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惊!二甲双胍让灵长类衰老年龄综合下降约18年!

作者:孔祥勇
2025-05-01 09:20:01阅读时长4分钟1603字
惊!二甲双胍让灵长类衰老年龄综合下降约18年!
老年科衰老二甲双胍抗衰老Nrf2氧化应激细胞衰老灵长类动物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衰老相关疾病DNA甲基化生物年龄认知功能器官功能药物干预临床试验

内容摘要

中国科学院团队发现二甲双胍能显著减缓灵长类动物的衰老进程,通过激活Nrf2介导的抗氧化基因网络,延缓细胞衰老。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潜在预防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团队主导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在《细胞》杂志发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医学界激起千层浪。这项研究揭示,常见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许能在细胞层面发挥神奇作用,显著减缓衰老进程。研究以灵长类动物为实验对象,发现二甲双胍对多个器官功能衰退和认知能力下降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上认为衰老不可逆的认知,为抗衰老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成果说明与科学验证

研究设计

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精心挑选了与人类亲缘关系密切的食蟹猴开展实验,整个实验为期40个月。研究人员定期给实验组的猴子服用二甲双胍,然后通过医学成像、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机器学习模型等多维度评估体系,密切观察药物的抗衰老效果。结果令人惊喜,实验组猴子的肝脏、肺、心脏、肌肉等器官组织损伤显著减少。原本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的大脑皮层萎缩现象也得到了延缓,猴子的认知功能有所提升,就连牙周骨丢失情况也明显降低。

核心数据

多组学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组惊人的数据。二甲双胍使灵长类动物的DNA甲基化年龄、转录组年龄及血浆蛋白年龄综合下降约18年。从单细胞层面来看,大脑神经元和肝细胞的生物年龄减少了5 - 6年,换算成人类的年龄,大约相当于15 - 18年。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二甲双胍在抗衰老方面的显著成效。

机制解析

那么,二甲双胍是如何发挥抗衰老作用的呢?原来,药物通过激活Nrf2介导的抗氧化基因网络,抑制了氧化应激和细胞衰老。简单来说,Nrf2就像是细胞内的“抗氧化开关”,二甲双胍把这个开关打开,增强了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延缓了细胞的衰老。同时,机器学习模型也验证了二甲双胍对全身衰老具有系统性的调控作用。研究团队强调,这是首次在非人类灵长类中系统验证二甲双胍的抗衰老潜力。

临床应用与个体受益

疾病关联

目前,全球约有5亿2型糖尿病患者正在使用二甲双胍。而这项研究发现的二甲双胍抗衰老效应,可能会为老年人群带来额外的健康获益。研究显示,它对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衰老相关疾病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作用,这无疑为老年群体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新的希望。

个体案例

在实验中,接受药物干预的猴子在运动能力和认知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它们的牙周骨密度维持的时间更久,这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有助于延缓多系统功能的衰退。如果这项研究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人类应用,那么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改善,同时也可能降低社会的医疗负担。

限制说明

不过,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这项研究目前还未涉及人类临床试验,药物的剂量、长期安全性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其效果的影响都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当前对于二甲双胍的使用建议仅限于现有糖尿病适应症,大家千万不可擅自将其用于抗衰老目的。

科普解释与机制图解

术语转化

前面提到的Nrf2蛋白,它可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开关”。二甲双胍通过激活Nrf2通路,让细胞能够更好地清除自由基,就像给细胞配备了一个高效的“清洁工”。这样一来,就能延缓线粒体损伤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产生,从而减缓细胞的衰老速度。

比喻说明

我们可以把二甲双胍比作“细胞维修工”。它在维持血糖稳定的同时,还能帮助修复因氧化压力导致的细胞损伤,就好像给机械部件延长了润滑周期,让细胞这个“小机器”能够更长久、更稳定地运转。

数据可视化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药物干预的效果,我们来看一些衰老标志物对比图表。从DNA甲基化时钟数据可以看到,经过二甲双胍干预后,灵长类动物的DNA甲基化年龄明显下降;再看器官功能评分曲线,实验组猴子的肝脏、肺等器官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些图表清晰地呈现了药物干预效果的量化差异。 这项研究为抗衰老领域提供了首个在非人灵长类中验证的药物干预范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我们也要谨慎看待“返老还童”等过度解读。未来,需要通过人体试验来明确二甲双胍的安全窗口和疗效边界,同时关注药物与其他衰老相关疾病的交互作用。研究团队呼吁建立标准化衰老评估体系,为后续抗衰老疗法的开发奠定方法学基础,推动老年医学从“治疗疾病”向“延缓衰老”的范式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抗衰老方法,让人类的健康寿命得到进一步延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单纯远离手机就能减少分心?答案可能让你意外!
高盐饮食易致抑郁!饮食干预或成防治新希望
抗性淀粉助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甘油三酯降39.7%!
Tazverik获批,为EZH2突变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Epstein - Barr病毒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何神秘关联?
重大突破!口腔细菌检测自闭症准确率达81%
世界首例猪到人肝脏移植成功,为器官短缺带来新希望!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神奇疗法,究竟藏着啥秘密?
粪菌移植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率40.6%效果显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