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高盐饮食易致抑郁!饮食干预或成防治新希望

作者:孔祥勇
2025-05-01 09:15:01阅读时长4分钟1630字
高盐饮食易致抑郁!饮食干预或成防治新希望
心理科抑郁症高盐饮食免疫系统IL-17AγδT细胞饮食干预DASH饮食心理健康炎症反应抑郁样行为加工食品天然调味料神经递质抗抑郁药物流行病学

内容摘要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导致免疫系统激活和抑郁样行为,通过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和采用DASH饮食方案可降低抑郁症风险,为心理健康管理带来新希望。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免疫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团队长期聚焦于慢性炎症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联,此次深入探索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首次建立了“高盐饮食→免疫系统激活→抑郁样行为”的完整生物学通路,为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干预视角。

惊人发现:高盐饮食与抑郁行为的关联

研究团队采用小鼠模型,模拟人类长期高盐饮食模式,让小鼠摄入相当于人类3 - 5倍的钠含量,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来验证关键分子机制。实验结果令人震惊,长期高盐饮食的小鼠在行为测试中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它们的探索行为减少达40%,静止时间延长30%,焦虑水平升高25%,呈现出明显的焦虑和“行为绝望”特征,这些表现与人类的抑郁症状极为相似。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高盐饮食显著激活了γδT细胞,促使其分泌的炎症分子IL - 17A的量增加了2 - 3倍。而当研究团队对无法产生IL - 17A的基因改造小鼠进行同样的高盐饮食实验时,这些小鼠并未出现抑郁行为。这一结果清晰地表明,高盐饮食导致的抑郁样行为与IL - 17A水平升高直接相关。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发现为解释抑郁症发病率与加工食品消费量同步上升的流行病学现象提供了生物学机制。如今,人类每日平均钠摄入量约为3400毫克,远远超过了2300毫克的健康标准。以美国为例,快餐单餐钠含量常常超过每日推荐值,这无疑给人们的心理健康敲响了警钟。

新疗法曙光:饮食干预与免疫途径结合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而此次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揭示的免疫途径,为抑郁症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抑制IL - 17A或γδT细胞功能的药物有望成为新型抗抑郁剂,这为制药领域提供了新的研发方向。 在临床应用层面,饮食干预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研究团队建议人们通过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家常饮食以及使用天然调味料等方式来降低盐摄入。英国实施的食品工业减盐计划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该计划使国民盐摄入量下降了15%。这种公共政策如果能够推广至心理健康领域,有望对降低抑郁症发病率产生积极影响。 从个人层面来看,实验数据显示,即使是短期调整饮食,如持续4周减少盐摄入,也能显著改善小鼠的行为表现。这充分提示了饮食干预在抑郁症预防和治疗中的可行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结论目前是基于动物模型得出的,人类临床试验仍在积极推进中。但现有流行病学数据已经显示,高盐饮食人群的抑郁风险增加了20% - 30%,这为饮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科普解读:高盐饮食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

IL - 17A与γδT细胞机制

IL - 17A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主要由γδT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在正常情况下,γδT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抗感染过程。然而,在高盐环境中,γδT细胞的功能会被异常激活,过度分泌IL - 17A。这种过度激活会引发脑内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最终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出现。

盐摄入与免疫系统关联

高盐饮食不仅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还会诱导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的变化会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加IL - 17A的分泌。这种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会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中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等重要区域。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在情绪调节和神经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反应会抑制神经发生,并降低5 - 羟色胺水平,而5 - 羟色胺水平的降低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DASH饮食解析

DASH饮食方案以低钠、高钾为核心,强调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蛋白,同时严格限制加工食品和高盐调味品。这种饮食模式通过稳定电解质平衡和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还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已有研究证实,采用DASH饮食方案可降低15%的盐摄入量,它有可能成为预防抑郁症的有效干预手段。 南京医科大学的这项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高盐饮食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相关结论,但饮食干预作为一种潜在的抑郁症预防和治疗方法,无疑为心理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和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单纯远离手机就能减少分心?答案可能让你意外!
惊!二甲双胍让灵长类衰老年龄综合下降约18年!
抗性淀粉助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甘油三酯降39.7%!
Tazverik获批,为EZH2突变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Epstein - Barr病毒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何神秘关联?
重大突破!口腔细菌检测自闭症准确率达81%
世界首例猪到人肝脏移植成功,为器官短缺带来新希望!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神奇疗法,究竟藏着啥秘密?
粪菌移植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率40.6%效果显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