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林王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学研究,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猪到人肝脏移植手术。这一手术的背景是肝脏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供体肝脏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量,为解决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器官短缺问题,团队开展了此次极具挑战性的研究。
手术详情揭秘
此次手术使用的是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七个月大的巴马小型猪的肝脏。取出肝脏后,将其保存在0 - 4摄氏度的医用溶液中。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0岁的临床死亡男子,其家人授权进行了该手术。在长达9个小时的手术里,外科医生将捐赠者的肝脏缝合到患者腹部血管上,让移植的肝脏与患者自身的肝脏并存。
术后效果显著
在接下来的10天内,移植的肝脏成功产生了胆汁并维持了稳定的血液流动。这一成果犹如一道曙光,为解决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不过,实验在10天后应患者家属的要求终止,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基因改造的肝脏可以在人体内存活并发挥功能,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新治疗方法解读
从技术层面来讲,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减少排斥风险的原理是,用于此次手术的猪含有六种基因修饰,即三个猪基因的失活和三个人类蛋白质基因的引入。这就好比给猪肝脏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人体免疫系统更难识别其为外来物,从而大大降低了排斥风险。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要进行精细的血管缝合,就像拼接精密的线路一样,确保肝脏能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完美对接,同时还需对血流进行实时监测,保障肝脏的正常供血。
实际应用案例感悟
接受移植手术患者的家属,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情感。他们既对新技术充满期待,又担忧手术的不确定性。林王教授强调,这一手术在未来有望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过渡器官”。就如同在患者等待人体捐献肝脏的漫长黑夜中,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国际视角下的意义
在英国,每年有超过11,000人因肝病死亡,目前约有700人在等待肝脏移植,平均等待时间为三到四个月。可见肝脏供体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西班牙国家移植组织创始人拉斐尔·马特桑兹认为,此次手术是世界上首例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肝脏移植到脑死亡人体的案例,其最终目标不是实现标准的肝脏移植,而是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过渡器官”,等待人体器官进行最终移植。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病理学教授伊万·费尔南德斯·贝加称这次手术是一个“里程碑”,优化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可用器官的库,挽救生命,在肝脏紧急情况下具有高度相关性。
基因改造技术科普
基因改造的基本原理就像是对生物的“编程代码”进行修改。在此次手术中,三个猪基因的失活就像是关闭了猪肝脏中容易引起人体排斥反应的“开关”,而引入三个人类蛋白质基因,则是让猪肝脏能更好地融入人体环境,就像给它安装了适应人体的“软件程序”,帮助防止受者排斥猪器官。
肝脏功能大揭秘
肝脏在人体中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能产生胆汁,胆汁就像清洁剂一样,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还能代谢废物,把身体内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还能合成蛋白质,为身体的正常运转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肝脏功能如此重要,当肝脏出现终末期病变时,肝脏移植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动物到人类移植的历史回顾
过去十年间,关于猪到猴子和其他动物的肝脏移植研究一直在进行。2013年,科学家们进行了第一次猪到猴子的肝脏移植。此前也有成功的猪到人的肾脏和心脏移植案例。2022年1月,美国一位濒临死亡的男子成为世界上首位接受基因改造猪心脏移植的患者,他在手术后存活了两个月。去年11月,托瓦娜·洛尼成为了第五位接受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的在世患者,并且成为最长存活的接受者。不过,肾脏和心脏大多只有一个主要功能,而肝脏具有多功能性,这是猪肝脏移植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 此次世界首例猪到人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无疑是医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解决肝脏供体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虽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