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频繁掏耳为何会长1.5厘米外耳道胆脂瘤?

作者:范志远
2025-03-08 09:55:01阅读时长2分钟958字
频繁掏耳为何会长1.5厘米外耳道胆脂瘤?
耳鼻喉科外耳道胆脂瘤耳部健康掏耳危害耳道损伤感染风险听力下降耳科疾病护耳妙招耳部清洁棉签耵聍鼓膜耳道皮肤耳部干燥噪音环境耳部健康课

内容摘要

张女士因频繁掏耳导致外耳道胆脂瘤长达15厘米,最终需要手术治疗。过度清洁耳朵会打破耳道自然平衡,增加感染和胆脂瘤形成的风险,提醒大家重视耳部健康并养成良好护耳习惯。

近期,55岁的张女士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耳部健康课。张女士生活中是个洁癖达人,家里总是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她对耳朵的清洁也格外上心。棉签、耳扒、黏耳棒等掏耳工具总是随身携带,要是偶尔忘带,小拇指就成了临时“掏耳神器”。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频繁掏耳行为,却让她逐渐出现右耳闷堵、听力下降等问题。直到去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检查,才发现耳朵里竟长了一个长达1.5厘米的外耳道胆脂瘤。这一情况无疑为大家敲响了重视耳部健康的警钟。

过度清洁耳朵的健康风险

张女士的遭遇,清晰地展现了过度清洁耳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外耳道胆脂瘤虽然名字里有“瘤”,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形成的囊状团块。长期频繁掏耳刺激耳道,就容易引发这种情况。这个“瘤体”可不会乖乖待着,它会不断生长,最后往往只能通过手术取出。

这就告诉我们,哪怕是日常再普通不过的清洁行为,一旦过度,就可能给身体带来损害。所以呀,日常的健康习惯可不能小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说不定就藏着健康隐患呢。

频繁掏耳危害的原因

从医学角度来看,外耳道其实自带“清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会随着我们的咀嚼、说话等动作自行排出体外。

可频繁掏耳却会打破耳道的这种自然平衡。具体危害如下:

相关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耳部疾病都和不当掏耳行为有关,这足以证明频繁掏耳的危害不容小觑。

护耳妙招大公开

为了保护好我们的耳朵,可参考以下妙招:

  1. 改掉过度掏耳的习惯。一般来说,只要耳朵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就不用频繁去清理耳道。
  2. 要是感觉耳朵里有耵聍堵塞或者有异物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
  3. 如果耵聍比较多,千万不要自己盲目处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让专业医生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清理。
  4. 注意保持耳部的干燥和清洁,游泳、洗澡后,耳朵进水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
  5. 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噪音环境中,减少对耳朵的刺激。

张女士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健康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重视每一个影响健康的细节,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不过度追求清洁,尊重身体的自然规律。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例子中吸取经验,积极行动起来,守护好自己的耳朵,拥有健康的身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口腔健康差,小心引发吸入性肺脓肿!
网红轻食暗藏哪些健康雷区?又该如何破解?
人人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共筑生命安全健康防线!
全民学急救!补齐技能短板守护生命健康!
公众社会齐行动,共筑罕见病医疗保障生态!
如何破解青少年癌症防治难题,提升带癌生存质量?
少睡1小时平均寿命缩短2年,23:30后入睡早亡风险增32%!
指甲异常为何可能是致命黑色素瘤的预警?
误食超致死量5倍‘致命鹅膏’,死亡率超90%!
拒绝野生蘑菇!一起行动构建食品安全健康防线!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