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全民学急救!补齐技能短板守护生命健康!

作者:范志远
2025-05-02 09:50:01阅读时长3分钟1457字
全民学急救!补齐技能短板守护生命健康!
急诊科心跳骤停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培训公共场所急救急救设施心血管健康慢性病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社区急救演练黄金4分钟急救技能医疗机构公益组织法律保障

内容摘要

心跳骤停是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泵血功能的危急状态,4-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至关重要。我国每年约有54万心跳骤停患者,但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和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亟待加强。

近期,在江苏扬州市宝应高铁站2号站台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又暖心的事件。早晨8时30分左右,一名旅客突然倒地,初步判断为心跳骤停。站内广播紧急寻医,正在候车的护士荣正芳听到广播后,逆着人群迅速奔向事发地,立即跪地为患者实施专业的心肺复苏。在荣护士和客运员的默契配合下,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随后被急救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这一事件被完整记录并传播,引发了大家对公共场所急救的关注。

心跳骤停:生命的紧急倒计时

心跳骤停是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泵血功能的危急状态。如果在4 - 6分钟内没有实施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脑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出现不可逆损伤,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心跳骤停患者,但院外抢救成功率还不足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宝应高铁站的这名旅客能及时获救,正好体现了“黄金4分钟”急救窗口期的重要性。

公众急救:技能短板亟待补齐

中国红十字会的数据表明,我国仅有约3%的公众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技能,和日本的约40%、美国的约22%相比,差距明显。大多数人面对突发心跳骤停时,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既不敢也不会施救。荣护士能迅速反应并进行专业操作,这和她长期接受的职业培训分不开,也凸显出普通民众在急救能力上的不足。另外,部分人担心施救不当被追责,这也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所以完善社会信任环境和法律保障很有必要。

应急设施:公共场所的配置难题

虽然部分高铁站已经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但覆盖密度和使用率还是不够。2024年《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10万人的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数量只有2 - 3台,而日本东京核心区能达到555台/10万人。宝应高铁站的事件中没有提到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情况,可能是因为设备位置不明确,操作指引也缺失。而且,交通枢纽、学校、商场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急救培训的覆盖率也不够,很难形成“全民急救”的网络。

急救培训:全民行动起来

建议把心肺复苏培训纳入中小学、职业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必修课程,通过模拟演练来提升大家的实操能力。就像日本从1994年开始,强制要求中学开展心肺复苏教育,民众的急救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和公益组织联合开展社区培训,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压胸频率100 - 120次/分钟”“自动体外除颤器电极片粘贴位置”等关键知识点,降低学习门槛。

设施完善:AED配置与管理升级

政府应该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纳入城市安全规划,要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等场所按照每100米半径内至少有1台的标准进行部署,并且通过地图APP实时更新设备位置。设备要附带语音提示和图示指引,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操作。比如上海地铁在2023年就实现了全线路自动体外除颤器全覆盖,还对8000名站务人员进行了配套培训。

法律保障:消除施救后顾之忧

要加强《民法典》第184条“好人条款”的普法宣传,让公众消除顾虑。同时,可以借鉴深圳、杭州等地的经验,对成功施救者给予表彰、减免医疗费用等激励,形成正向反馈。

长期策略:预防与健康管理并行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心跳骤停的高危诱因。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基础检查,还可以通过家庭自测血压设备来监控指标。有家族病史的人,可以提前进行基因检测和个性化干预。另外,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把体重控制在BMI<24的范围内,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降低心血管负担。社区也可以结合“全国自救互救日”等主题,组织急救演练,发放家庭急救手册。像北京朝阳区就试点了“家庭自动体外除颤器共享计划”,提升了社区的应急能力。 宝应高铁站的急救案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希望,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学习急救技能。通过完善公共设施、普及技能培训、强化法律保障,我们一定能把握更多的“黄金4分钟”,守护生命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口腔健康差,小心引发吸入性肺脓肿!
网红轻食暗藏哪些健康雷区?又该如何破解?
人人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共筑生命安全健康防线!
公众社会齐行动,共筑罕见病医疗保障生态!
如何破解青少年癌症防治难题,提升带癌生存质量?
少睡1小时平均寿命缩短2年,23:30后入睡早亡风险增32%!
指甲异常为何可能是致命黑色素瘤的预警?
误食超致死量5倍‘致命鹅膏’,死亡率超90%!
拒绝野生蘑菇!一起行动构建食品安全健康防线!
从萧亚轩复健看建议,各人群如何保护髋关节!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