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人人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共筑生命安全健康防线!

作者:范志远
2025-05-02 10:00:01阅读时长3分钟1243字
人人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共筑生命安全健康防线!
急诊科气道异物阻塞海姆立克急救法窒息急救技能腹部冲击儿童安全老年人吞咽预防措施日常行为规范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公共健康生命安全哨兵潘思航气道深层异物

内容摘要

气道异物阻塞是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窒息死亡。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通过腹部冲击产生向上压力,将异物冲出。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分心进食,预防气道异物阻塞。

近期,青海西宁某团营区门口发生了一起惊险万分的事件。一名驾车男子在行车途中,突然被口香糖卡住气道,陷入窒息困境。危急时刻,他迅速向值勤哨兵潘思航求助。潘思航凭借专业的急救知识,仅用15秒,就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排出异物,将男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一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气道异物阻塞的突发性与致命性,也凸显了掌握急救技能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

气道异物阻塞:危险悄然而至

气道异物阻塞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状况,像口香糖、食物等异物一旦进入气道,可能在短短数分钟内就导致窒息死亡。就拿这次事件中的男子来说,口香糖黏性大且位置深,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很快就会引发缺氧、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

气道异物阻塞高发场景有很多。比如进食、咀嚼时分心,像驾车、行走时吃东西就容易发生意外;儿童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误吞纽扣电池、硬币等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吞咽功能退化,也更容易出现异物阻塞气道的问题。特别是口香糖这类软性异物,由于黏性大,容易卡在气道深层,大大增加了急救的难度。

当出现气道异物阻塞时,患者会有一些明显症状。比如突然呛咳、无法发声、面部发紫,还可能会拍打胸部示意自己窒息。如果不能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延误救治,就可能导致不可逆脑损伤甚至死亡。

海姆立克急救法:生命的守护者

海姆立克急救法由亨利·海姆立克医生于1974年发明,如今已被全球公认为气道阻塞急救的黄金标准。它的原理是通过腹部冲击产生向上压力,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从而将异物冲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评估与准备: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因异物无法呼吸。如果患者还能咳嗽或说话,说明气道没有完全阻塞,应鼓励其自行排出异物;若患者已无法发声,就要立即进行施救。
  2. 施救姿势: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对准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然后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腹部。
  3. 持续施救:重复冲击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者患者失去意识。如果患者昏迷,需立即将其平卧并开始心肺复苏(CPR),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对孕妇或肥胖者,应将冲击位置改为胸部中央;婴幼儿需采用拍背联合胸部按压法;独自一人遇到气道异物阻塞时,可以用椅背边缘实施腹部冲击。

预防为主:守护生命防线

为了预防气道异物阻塞的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比如避免在行走、开车、大笑时进食或咀嚼口香糖等易卡喉物品;对于儿童,要将小物件放在安全区域,进食时成人要全程看护;老年人应选择易于咀嚼的食物,佩戴假牙者要定期检查,防止假牙脱落。

急救知识的普及也十分必要。建议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定期开展海姆立克急救培训,尤其是教师、家长、安保人员等高接触人群更要积极参与。政府与医疗机构可以联合推出线上模拟教学、短视频教程,帮助公众提升操作熟练度。

此外,社会支持系统也应不断完善。鼓励公共场所配备急救标识与示意图,完善"黄金4分钟"急救响应机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展开救援。

这次事件展现了哨兵潘思航的专业素养,也提醒我们急救技能在公共健康中有着核心价值。气道异物阻塞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而预防与教育是减少悲剧发生的根本。希望大家主动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将急救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力,共同营造安全的健康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口腔健康差,小心引发吸入性肺脓肿!
网红轻食暗藏哪些健康雷区?又该如何破解?
全民学急救!补齐技能短板守护生命健康!
公众社会齐行动,共筑罕见病医疗保障生态!
如何破解青少年癌症防治难题,提升带癌生存质量?
少睡1小时平均寿命缩短2年,23:30后入睡早亡风险增32%!
指甲异常为何可能是致命黑色素瘤的预警?
误食超致死量5倍‘致命鹅膏’,死亡率超90%!
拒绝野生蘑菇!一起行动构建食品安全健康防线!
从萧亚轩复健看建议,各人群如何保护髋关节!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