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咳嗽”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大量新冠感染者核酸转阴后仍咳嗽不止,这让不少人担忧“咳嗽会导致肺炎”。呼吸科医生表示,咳嗽本身不会直接引发肺炎,但错误使用止咳药抑制排痰功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位患者混合服用7种止咳药及抗生素,引发严重药物过敏全身长满脓疱,此事件暴露出止咳药使用乱象。
咳嗽机制揭秘:止咳药滥用藏大危害
咳嗽本质是呼吸道的自我清洁机制,通过排出痰液和异物预防感染。新冠感染后,痰液中可能残留病毒或细菌,及时排出可降低继发感染风险。中枢性止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起作用,这类药物会阻碍痰液排出,增加细菌滞留风险。药物混用更会加剧危害,例如抗生素与中枢镇咳药联用,可能因药效叠加引发过敏反应。媒体报道的周女士案例中,混合使用阿奇霉素与中枢镇咳药,既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又抑制排痰功能,最终诱发严重感染。
止咳药乱用误区多,危害知多少
急于止咳而忽视病因是常见误区。细菌感染、过敏或哮喘引发的咳嗽,单纯止咳可能掩盖病情。例如哮喘患者盲目镇咳,可能加重气道痉挛。部分患者混用中成药、复方感冒药及处方药,导致成分重复摄入。某些含可待因的中西药联用,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儿童用药风险更需警惕,婴幼儿使用成人止咳药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痰液黏稠时应优先采用拍背排痰。
科学应对咳嗽,这些方案要记牢
建议先判断咳嗽类型:干咳伴胸痛可能提示胸膜炎,湿咳伴黄痰或为细菌感染,但最终需专业诊断。过敏性咳嗽应选用抗组胺药,而非中枢镇咳药。需注意:含可待因、右美沙芬的镇咳药仅限无痰干咳且短期使用,禁止与镇静剂联用。外周性止咳药需配合多饮水和体位引流。儿童咳嗽处理有特殊要求,4岁以下禁用可待因类药物,婴幼儿推荐雾化联合拍背排痰。若咳嗽持续超2周或伴发热、气促,应立即就医。 特别提示: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禁忌。复方感冒药常含中枢镇咳成分,混用前应咨询药师。医疗机构需加强科普,患者要建立分级管理意识——轻症调整生活方式,重症及时就医,避免盲目用药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