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三招教你在动物园远离动物伤害,快收藏!

作者:范志远
2025-05-10 09:25:01阅读时长3分钟1140字
三招教你在动物园远离动物伤害,快收藏!
社会狂犬病动物园安全动物伤害安全规则散养模式狂犬病预防三级防护零接触准则动物园管理游客安全互动体验区物理分隔应急机制动物接触风险安全警示透明围栏

内容摘要

游客在动物园自驾游览时应遵守安全规则避免动物伤害,园区需加强安全管理。建立零接触准则和三级防护体系,完善动物致伤处置网络,提升公众素养,保障游览安全。

近期,江苏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一名游客在自驾游览时,因车门未关闭,被一匹棕色马靠近咬伤左臂。随后,该游客及时就医并注射了狂犬疫苗。园区方面回应称,部分马匹采用散养模式,目前已调取监控进行核查,并会在之后与游客进一步沟通。这起事件引起了大家对动物园安全管理、动物接触风险以及狂犬病预防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危险源于疏忽!动物伤人谁之过?

游客在自驾游览时,没有遵守“关闭车窗/车门”这一基本安全规则,给动物接触创造了机会。据国家林业局2024年数据显示,国内动物园游客因类似疏忽行为引发的意外伤害占比达37%。这充分说明,很多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动物非宠物”,对动物的危险性缺乏足够警惕。

从动物园管理角度来看,园方采用的“散养”模式虽然提升了游客的观赏体验,但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园内没有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如护栏、警示带),也缺乏电子围栏和实时监控系统。对比欧洲动物园协会标准,安全距离不足以及标识缺失正是动物致伤事件的主要诱因。

在狂犬病暴露方面,马匹作为偶蹄类动物,其唾液携带狂犬病毒的概率较低(约0.2%-0.5%)。不过依据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像此次事件中的III级暴露(咬伤出血),仍需要全程接种疫苗。该游客及时就医的做法值得肯定,但部分公众还存在“家畜无风险”的错误观念,相关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三招教你远离动物伤害!

游客要建立“零接触”安全准则。首先遵守“三不原则”——不投喂、不靠近、不擅自开启车窗/车门。同时,园区可以设计互动体验区与危险区域的物理分隔,例如设置玻璃观景台、电动门禁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游客与动物的直接接触。

管理方要构建三级防护体系。一级预防是在动物活动区设置多语言警示标识,并通过语音广播循环提醒;二级干预是配备动物行为观察员,发现动物异常立即驱离;三级响应则是建立“15分钟应急机制”,确保受伤游客能在2小时黄金时段获得医疗处置。

公共卫生端要完善动物致伤处置网络。联合疾控部门在景区设置处置点,配备预充式注射器缩短等待时间。推广“动物接触风险分级图谱”,明确区分高风险(如食肉动物)与低风险(如偶蹄类)动物的处置差异。

散养or安全?野生动物园如何抉择?

散养模式虽然能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分析国内12家大型动物园的运营数据发现,散养园区客流量提升20%的同时,年均事故率增加45%。建议引入“动态安全评级”机制,根据动物习性和游客密度实时调整开放区域。

法国普罗旺斯动物园的“透明围栏+红外感应”方案值得借鉴,当动物靠近时自动触发语音警告,实现0.03%的行业最低致伤率。

从法律层面来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动物园需证明“尽到管理职责”方可免责,这从法律层面倒逼行业提升安全标准。

南通动物园事件虽是一次意外,但也为行业升级提供了契机。通过完善设施、强化规则并提升公众素养,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实现生态体验与风险管理的平衡。在此提醒游客主动遵守安全指引,牢记“立即冲洗伤口+24小时内接种疫苗”的处置原则,共同营造安全的游览环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8岁女孩跳绳后卵巢扭转4圈!青少年运动健康需重视
重庆雷暴引发哮喘危机,430人紧急就医!
长期熬夜健康风险大,这些改善建议请收好!
节后7天修复+长期管理,教你逆转胡吃海喝危害!
春夏蛇咬事件发生率升40%,这些防蛇急救知识要牢记!
库里伤病牵动人心!勇士队康复方案揭秘!
撞树健身看似养生,背后隐藏哪些健康危机?
吴艳妮‘核心力量挑战’,普通人盲目跟风会怎样?
重庆女生照手照揪出血管瘤,早发现早干预太重要!
波波维奇中风引关注,中风防治该怎么做?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