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一位女子在生完三胎后身高从175厘米增长到178厘米,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据其丈夫透露,他们23岁结婚时,妻子身高就是175厘米,神奇的是每生一胎就长高1厘米,如今妻子比他高出了7厘米,丈夫在采访时还对此现象进行了调侃。然而医学专家结合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身高显著增长极为罕见,孕期与产后特殊的生理变化或许只是造成了所谓的“视觉长高”现象。
三胎妈妈“长高”事件大揭秘
这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女子,23岁结婚时身高为175厘米。婚后她接连生下三胎,每生一胎身高就增加1厘米,如今身高达到了178厘米。其丈夫在接受采访时幽默调侃,说现在妻子比自己高出不少,家庭地位都好像“拔高”了。可医学专家指出,成年后身高显著增长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一般人成年后骨骼停止生长,身高也就基本固定了。专家推测,可能是孕期与产后特殊的生理变化让这位女子有了身高增长的错觉。
剖析“长高”背后的真相
- 脊柱舒展效应:孕期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腰椎前凸会平均增加3 - 5cm,这会让身体看起来更挺拔。产后骨盆复位和椎间盘含水量恢复,大约能恢复1 - 2cm。而且如果原本有含胸驼背的体态,在产后进行调整后,视觉上能增高2 - 3cm。
- 测量误差陷阱:身高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早晚身高差异能达到1.5cm,这是因为椎间盘受压不同。要是测量工具不准确,比如家用卷尺误差可达±2cm,还有穿鞋和赤脚测量的差异,运动鞋底厚3 - 5cm,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 骨密度变化:孕期钙流失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这不但不会让人长高,反而会导致身高缩短。哺乳期结束后的骨密度恢复,也只是补偿性恢复,并没有增高的效果。
- 罕见病可能性:有一种罕见病叫肢端肥大症,是生长激素异常导致的,患者还会伴随面容改变。还有马凡综合征,这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需要专业诊断才能确定。
科学测量身高避免误差
科学测量身高有三个黄金标准:
- 测量时间:最好选择早晨起床后,这时候椎间盘充分舒展,测量的身高最准确。
- 测量工具:要用专业身高尺,它的误差≤0.1cm,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
- 测量姿势:要赤足、挺胸、脚跟并拢,身体三点贴墙,这样才能测量出真实的身高。
遵循这些标准非常重要,能避免因测量误差造成的误解。
给育龄女性的贴心健康建议
- 产后注重钙摄入:产后女性每日需要摄入1000 - 1200mg的钙,可以多吃牛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保证骨骼健康。
- 坚持核心肌群训练:坚持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像瑜伽、普拉提等,能保护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相关疾病。
- 及时就诊排查疾病:如果出现异常身高变化,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内分泌疾病。同时,定期体检也很重要,能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
- 关注骨骼健康:生育本身不会促进身高增长,大家应关注产后骨骼健康,而不是单纯追求身高变化。
该女子的案例虽罕见,但提醒我们关注孕期和产后身体变化,用科学方法和合理健康管理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