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两会委员发声:AI医疗虽好,但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作者:张熙
2025-03-11 09:55:01阅读时长2分钟787字
两会委员发声:AI医疗虽好,但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社会无具体疾病AI医疗两会风险谨慎应用训练数据偏差技术局限法律法规医疗服务公众健康医生专业判断误诊医疗服务质量

内容摘要

全国两会期间委员赵宏和吴浩强调,尽管AI在医疗研究中具有潜力,但实际诊疗应用需谨慎。AI存在训练数据偏差、技术局限等问题,可能导致误诊或影响医生专业判断。因此,现阶段应限制AI在关键诊疗环节的应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公众健康权益。

近期,全国两会期间委员赵宏针对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发声,强调研究层面可鼓励用AI探索,但实际诊疗要谨慎,现阶段不应将其作为主要或唯一诊断依据,这反映出医学界对AI临床应用既认可辅助作用,又正视其局限与潜在风险。

两会聚焦:委员眼中的AI医疗

赵宏委员在两会提出,研究层面鼓励用AI探索医疗领域,但实际诊疗要慎重,不能把它作为主要或唯一诊断依据。同样,吴浩委员也指出,AI医疗无法替代医生看病,其作用重在赋能医务人员。目前,随着AI技术发展,不少医疗机构已开始尝试引入AI到日常诊疗中。

揭秘AI诊疗隐患

AI在实际诊疗存在诸多局限性:

  1. 训练数据偏差易导致误判,它也难以理解复杂的个体差异。比如,曾有案例中AI因训练数据不够全面准确,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
  2. 过度依赖AI会使医生专业判断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剖析AI诊疗风险根源

  1. AI系统在医疗领域存在技术局限,算法不够完善,数据集有偏差。
  2. 缺乏长期验证和监管机制也是重要原因,直接依赖AI做医疗决策风险大。
  3. 医生的专业经验和判断在复杂病例中至关重要,AI无法完全复制医生与患者沟通、观察细微症状等能力,所以不能完全替代医生。

AI医疗善用之道

  1. 现阶段应限制AI在关键诊疗环节的应用,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保障公众健康权益。
  2. 医疗机构引入AI时要严格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医生要继续接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学会合理利用AI辅助诊疗。比如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机制,结合医生经验和AI技术,做出更准确诊断。

普通人应对AI医疗指南

  1. 对普通民众而言,要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别盲目依赖AI诊断结果。
  2. 就医时,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避免只依靠AI系统信息。
  3. 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了解医院使用AI技术情况,确保健康数据安全。

赵宏委员的观点提醒我们,享受AI便利时要警惕风险,合理监管与科学应用能让AI成医生助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大家要关注自身健康,选合适医疗方式维护健康权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如何构建护理人员职业健康支持体系?看这里!
儿童营养品暗藏哪些风险,又该如何选择?
40%康复率+30%减负:精神科医患关系与护理新突破!
西安美院听障女生医美事件,暴露了多少社会问题!
家长必看!这样做让宝宝远离智能设备危害
OLED频闪伤眼,LCD蓝光有害,该选谁保护视力?
33%共情、68%分手率,教你平衡生理性喜欢与健康!
男护士裸辞服务超5000老人,破老龄化护理难题!
关注老年人健康防护,这些建议请牢记!
职业运动员如何平衡高强度比赛与身体健康管理?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