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寒潮天气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疑惑,这场寒潮是不是“倒春寒”,为啥还带来这么强的大风天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博宇给出了解释,明确表示这次寒潮并非“倒春寒”。所谓风寒效应,就是风加速后人体热量散失的现象,它和风速、气温、湿度都有关系,风速越大,热量散失得就越快,我们的体感温度也就越低。此次寒潮仍处于活跃期,受东北低压西侧高空冷平流偏强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大风天气,而且寒潮大风天气和极涡南压也有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让这次寒潮带来了强烈大风。
寒潮期间,低温和大风可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风寒效应会让我们感觉更冷,大大增加了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下,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会下降,病毒和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进而引发感冒、流感等疾病。比如,原本身体还不错的人,在寒潮期间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极端寒冷天气还可能让心血管疾病“找上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曾经就有患者在寒潮期间,因为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不得不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重点受影响对象。他们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像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在寒潮期间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也难以抵御寒冷的侵袭;而慢性疾病患者,身体本就虚弱,寒冷天气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这些人群尤其要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因寒冷引起身体不适或疾病发作。
这次寒潮带来的大风和低温给健康敲响了警钟。大家要重视寒潮对健康的潜在影响,积极防护,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安全度过寒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