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建议胃病史人群随身携带‘急救信息卡’,防患未然!

作者:张熙
2025-05-01 09:25:01阅读时长3分钟1161字
建议胃病史人群随身携带‘急救信息卡’,防患未然!
消化科胃炎胃病胃穿孔急救信息卡辛辣食物冰啤酒胃黏膜饮食习惯健康风险急诊消化系统医学急救饮食管理健康警示

内容摘要

有胃病史的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信息卡,以防饮食不当引发健康危机。辛辣食物和冰啤酒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穿孔风险。及时识别症状并正确就医至关重要。

近期,49岁的何先生经历了一场因饮食不当引发的健康危机。一天晚上,他惬意地坐在电视机前,享受着麻辣鸭脖搭配冰啤酒的“美味组合”。然而,到了深夜,他的肚子开始抽搐疼痛,他自行服用了胃药和止痛药,症状暂时有所缓解。可没想到,隔天早上胃部隐痛再次袭来,家人赶忙将他送往医院。经急诊CT检查,发现他的膈下有游离气体,这是消化道穿孔的典型信号,随后医生立刻为他进行了手术,才成功化解危机。急诊医生透露,何先生自述长期有胃病史,却未规律治疗,此次暴饮暴食加上食用刺激性食物,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类似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年轻群体中很普遍,但多数人都没意识到其中潜在的健康风险。

辛辣鸭脖:胃黏膜的“隐形杀手”

麻辣鸭脖为何会成为何先生胃穿孔的“帮凶”呢?原来,鸭脖里的辣椒素会刺激胃壁神经末梢,使胃酸分泌量大幅增加,可达正常值的3倍。而且其高盐分还会加速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消化系统疾病杂志》研究数据显示,长期高盐饮食者胃癌风险增加67%。何先生本身就有胃炎病史,胃黏膜屏障功能本就脆弱,辛辣食物更是进一步破坏了黏液层的保护作用。通过胃镜对比检查发现,健康人食用高辣食物后黏膜充血持续2-4小时,而慢性胃炎患者的充血时间会延长至8-12小时。

冰啤酒:胃部的双重“暴击”

冰镇啤酒对胃部有着物理与化学双重刺激。从物理方面看,当啤酒温度低于10℃时,胃壁血管收缩率提升40%,导致局部血流减少,胃部的修复能力也随之下降。胃肠动力学研究表明,低温饮品会使胃排空时间延长30分钟。从化学角度来说,啤酒中的乙醇会与辛辣食物代谢产物协同作用,形成“化学腐蚀+物理损伤”的复合效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数据显示,胃穿孔患者中,92%会出现像何先生CT显示的膈下游离气体现象,这是因为胃酸与肠道气体通过穿孔处进入了腹腔。

暴食:消化系统的“灾难导火索”

何先生一次性摄入了500g高脂肪鸭脖,这相当于每日推荐脂肪摄入量的3倍,导致胃腔过度扩张,胃壁张力超过了临界值。从消化生理学知识来看,胃壁平滑肌持续收缩会导致局部缺血,当压力超过黏膜屏障承受极限时,就容易引发黏膜糜烂甚至穿孔。临床统计显示,急诊胃穿孔患者中,78%存在前24小时内过量饮食史。而冰啤酒造成的胃排空延迟,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危害。

胃穿孔急救:认知刻不容缓

及时识别胃穿孔症状并做出正确的就医决策至关重要。首先,要留意预警信号,如突发剧烈刀割样上腹痛(VAS评分≥7分)、板状腹体征、恶心呕吐伴血性物等。发病后6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中国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数据表明,在此期间进行手术可将死亡率从25%降至8%。像何先生自行服用胃药的做法是急救误区,这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一旦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既往消化病史”的组合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并拨打120。

该案例揭示了现代饮食文化与消化系统健康的尖锐矛盾,警示大家要建立“风险饮食=医疗急救”的认知关联。建议有胃病史者随身携带“急救信息卡”标注过敏药物和病史,也呼吁餐饮行业在辛辣冰饮组合套餐中增设健康警示标识。正如急诊科主任所说:“胃穿孔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长期不良习惯积累的必然结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CBA新星曾凡博受伤或赛季报销,腰椎伤病引关注!
携手遏制‘恶魔果实’槟榔,守护我们的健康未来!
建议建立三重保障体系,让蹦极等极限运动更安全!
4个月男婴患罕见病命悬一线,急需社会爱心救助!
一起行动!降低隐翅虫致伤风险,守护夏日健康!
23岁男子“被精神病”,精神卫生管理漏洞谁来补?
CBA曾凡博头部受伤,运动头部防护改进刻不容缓!
建议!这样处理剩菜,守护家人餐桌安全!
7天狂瘦22斤!极端节食减肥危害大,科学减重才是王道!
频繁亲吻致宝宝染病!如何远离“亲吻病”?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