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加仑的生牛奶被陈列在弗雷斯诺县(Fresno County)的“美国生农场”乳制品店的冰箱中,拍摄于2024年6月14日。TNS
美国总统当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是生牛奶的坚定支持者;与此同时,随着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一些检测到禽流感病毒的生牛奶正在被召回。
以下是关于饮用生牛奶的风险需要了解的内容。
生牛奶会向人类传播疾病吗?
“由生牛奶引起的感染非常罕见,”纽约大学营养学、食品研究和公共卫生教授玛丽昂·内斯特尔(Marion Nestle)说,“但一旦发生,它们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这是我不愿承担的风险。”
内斯特尔并不是唯一发出警告的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农业部(USDA)都敦促消费者不要在早餐桌上出现生牛奶。
农场不是一个无菌的地方,奶牛可以携带无数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H5N1、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弯曲杆菌等——所有这些都可以转移到它们的牛奶中。巴氏杀菌是一种灭菌过程,在此过程中,牛奶被加热至145°F至280°F的温度以杀死任何病原体。
关于禽流感呢?
疾控中心没有报告过因饮用生牛奶而直接导致人类感染禽流感的已知病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从未发生。官员们只能说“目前人类感染的风险尚不清楚。” 但各种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生牛奶传播。
生牛奶的吸引力在哪里?
在美国商业生产的牛奶中,巴氏杀菌后的下一步是均质化,即将牛奶通过一个小喷嘴在高压下强制通过,以打破其脂肪颗粒,使其具有一致的质地。几乎任何地方的巴氏杀菌和均质化牛奶尝起来都非常相似——而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正是尝试生牛奶的原因。
“我喝过经过巴氏杀菌但其他方面直接从牛身上来的牛奶,我觉得很好喝,”约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与工程学教授梅根·戴维斯(Meghan Davis)说。
但生牛奶有重大风险,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人们,如果怀疑存在H5N1,应避免饮用生牛奶,特别是因为巴氏杀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消除病毒的方法。根据6月份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当牛奶加热至145°F或161°F——两种较低的巴氏杀菌温度——时,H5N1可以在较低温度下30分钟或较高温度下20秒内被消灭。
“饮用生牛奶比饮用巴氏杀菌牛奶更容易获得传染病,”斯坦福大学环境研究教授亚历山大·波姆(Alexandria Boehm)说,她是该论文的高级作者。“我们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在巴氏杀菌过程中被杀死。”
生牛奶有健康益处吗?
对一些人来说,风险并没有消除他们对生牛奶的兴趣。FDA试图揭穿的一个常见误解是,由于生牛奶似乎更接近自然,它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特别是在幼儿中。这一信念有其真实的根源,但被错误应用了。
“有一种概念,接触多样化的微生物,其中一些可能与动物有关,可以对你产生有益的影响,”戴维斯说。例如,在农场长大并与许多动物一起生活的人后来患过敏和哮喘的几率较低。“这种机制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理解,但我们认为它与免疫教育有关,”她说。
但接触低水平的环境微生物与大量摄入这些微生物是非常不同的。“如果你喝的是生牛奶,是否会含有病原体是一个未知数,”戴维斯说。“你可能会连续几周或几个月饮用它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然后突然间,你购买的一批牛奶中含有这些病原体,这可能会严重扰乱你的肠道。” 其中最严重的干扰之一是由弯曲杆菌引起的,它可以导致儿童严重腹泻甚至生长迟缓。
“孩子和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应对一些存在于牛体内或通过不当处理出现在农场上的可怕细菌,”纽约大学营养学和食品研究系副教授兼注册营养师伊桑·巴尔克(Ethan Balk)说。
生牛奶的支持者还提出了其他论点:跳过巴氏杀菌过程可以治愈乳糖不耐受、预防骨质疏松症,并提供更好的营养,这些都是FDA和其他机构否认的说法。
例如,乳糖不耐受发生在缺乏乳糖酶的人群中,乳糖酶可以分解生牛奶和巴氏杀菌牛奶中都存在的乳糖分子。支持者认为,生牛奶因其有益细菌或益生菌会产生自己的乳糖酶。但根据FDA的说法,无论是生牛奶还是巴氏杀菌牛奶,它们只含有一些有害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FDA还引用了追溯至46年前的研究,这些研究显示,无论人们摄入的是生牛奶还是巴氏杀菌牛奶,钙在骨骼中的沉积量没有差异,因此生牛奶在预防骨质疏松症方面没有优势。
FDA同样指出,巴氏杀菌牛奶在营养价值上与生牛奶相当或更高,研究表明,两种牛奶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相当,维生素A、C、D、E、K、B1、B2、B6、B12等在巴氏杀菌过程中保持稳定。事实上,许多商店出售的巴氏杀菌牛奶还添加了额外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维生素D实际上有助于钙的吸收,”巴尔克说。
生牛奶支持者的主张并未止于此。他们声称,跳过巴氏杀菌过程可以提高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但根据FDA的说法,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本身就很低,巴氏杀菌温度对其没有影响。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牛奶中的天然抗菌化合物,如乳铁蛋白、溶菌酶和乳过氧化物酶,这些化合物在生牛奶或巴氏杀菌牛奶中的浓度都不足以显著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巴尔克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当然,这并不会改变信徒们的看法;科学家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传播事实,希望消费者为了自己的健康相信这些事实。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