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建议晚期肺癌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决策,与医生共抗癌!

作者:张熙
2025-05-05 10:35:01阅读时长3分钟1326字
建议晚期肺癌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决策,与医生共抗癌!
肿瘤科肺癌晚期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性基因检测化疗多学科团队个体化方案心理支持生活质量副作用管理液体活检动态评估老年医学科康复训练

内容摘要

晚期肺癌患者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手术后复发、靶向药物耐药性及长期治疗副作用。建议定期基因检测监测突变动态,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提供心理社会支持。

近期一些晚期肺癌患者的抗癌经历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有患者在2014年被确诊肺癌后进行了手术治疗,可到2017年病情恶化出现双肺转移,之后采用靶向药物治疗长达五年。然而长期使用靶向药后产生耐药性,2022年癌症复发转移,只能面临穿刺检查来确定新的治疗方案。还有一位71岁的患者,抗癌近8年,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这些案例暴露出晚期肺癌患者面临的诸多挑战,像手术后的复发风险、靶向药的耐药性、长期治疗的副作用,以及老年患者治疗的复杂性等,也让公众对癌症治疗策略、耐药性管理和患者支持体系更为关注。

靶向药物耐药性:治疗路上的"定时炸弹"

耐药性是靶向治疗中常见的"绊脚石"。上述案例里,患者经过五年靶向治疗后就出现了耐药,导致癌症复发。研究显示,大约50%的肺癌患者在靶向治疗1-2年内会出现耐药情况,这主要和基因突变(比如EGFR T790M突变)或者旁路信号激活有关。那该怎么解决呢?定期进行基因检测是关键,这样能监测突变动态,及时调整靶向药物。比如案例中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新靶点,转用新型药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杭州市卫生健康委专家建议,每6-8个月进行一次液体活检,以便动态评估耐药机制。

化疗与靶向治疗:疗效与副作用并存

长期化疗(如案例中患者化疗达108次)和靶向治疗虽然能控制病情,但副作用也十分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恶心呕吐以及免疫抑制等症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靶向+化疗"联合治疗时,得精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通过调整剂量和使用辅助药物(像升白针、止吐药)来减轻副作用。360doc病友经验分享中提到,配合营养支持和中医调理也能改善患者的体力状态。

老年患者治疗:挑战重重待攻克

从71岁患者的案例能看出,高龄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对治疗的耐受性更低。靶向药可能会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而化疗则容易引发骨髓抑制。针对这种情况,多学科团队(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是必要的,优先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郑州人民医院专家指出,通过动态评估心肺功能,可将化疗周期延长至3-4周,降低毒性累积风险。

身体机能维护:营养与康复训练缺一不可

长期治疗会让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营养不良和疲劳综合征等问题。案例中的患者通过每日30分钟呼吸训练、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1.2-1.5g/kg蛋白质)和定期康复评估,维持了基础活动能力。引入"营养-运动-心理"联合干预模式是不错的办法,比如让营养师定制饮食计划,结合物理治疗师指导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能将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提升20%-30%。

心理韧性构建:互助与专业干预双管齐下

8年的抗癌历程中,患者很容易面临抑郁、焦虑和治疗信心崩溃的风险。群聊互助平台数据显示,70%的长期病友通过线上社群获得了情感支持,但仍有30%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医院应建立"心理-社会支持小组",提供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正念减压课程。案例中的患者通过每周参与病友分享会,配合家庭成员的陪伴计划,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72分降至55分(临界值)。

这些案例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了"动态监测-个体化干预-多维支持"的范式参考。癌症治疗已从"单一疗法"转向"精准化、全程化管理",患者要主动参与治疗决策,定期和医疗团队沟通病情变化,医疗机构也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抗癌向"高质量生活"转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参与极限运动要牢记:评估风险,选合规机构保安全!
各方携手!共同为儿童筑起数字时代心理防线!
别让老人再撞树!科学健身建议助筑健康晚年
面对富硒产品虚假宣传,消费者该如何识别与防范?
高强度训练下,如何预防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损伤?
建议!胃癌早筛四招及预防生活方式请收好!
3个月暴瘦50斤风险大,合理减重3个月应15 - 30斤!
别让吸烟毁健康!快行动,一起营造无烟环境!
美白产品汞超标乱象频发,监管何时才能到位?
高血压患者必看!这些建议助你远离脑出血风险!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