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每周挖鼻超5次,老年痴呆风险增加约20%!

作者:张熙
2025-05-13 09:55:01阅读时长2分钟896字
每周挖鼻超5次,老年痴呆风险增加约20%!
神经科老年痴呆挖鼻孔肺炎衣原体β淀粉样蛋白嗅觉神经生理盐水喷雾鼻腔护理免疫力认知功能筛查慢性炎症鼻前庭炎鼻出血鼻腔黏膜神经毒性脑部病变

内容摘要

频繁挖鼻孔可能增加老年痴呆风险约20%,研究发现肺炎衣原体通过嗅觉神经入侵大脑导致β淀粉样蛋白沉积,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替代挖鼻行为并保持鼻腔湿润。

近期,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指出,挖鼻孔这一常见的日常习惯,竟与老年痴呆风险存在关联。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验证了肺炎衣原体经嗅觉神经入侵大脑的路径,进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沉积。此后,纽约大学等机构也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日常习惯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惊!挖鼻孔竟打通细菌入脑通道

鼻腔与大脑之间存在着特殊的通路,嗅觉神经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成为细菌直接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便捷途径。正常情况下,鼻腔黏膜如同坚固的城墙,能有效阻挡病原体的入侵。然而,频繁挖鼻孔会破坏这道黏膜屏障,使肺炎衣原体等病原体更容易进入颅内。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发现,细菌能够沿着神经轴突迁移至脑部,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当小鼠鼻腔黏膜受损时,细菌入侵的几率大幅增加,脑内的病变也更为明显。

小小蛋白,大大危害

β淀粉样蛋白在正常代谢时,能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但当它在大脑中异常堆积时,就会变成"破坏分子"。它会通过神经毒性作用,加速神经元的损伤,就像侵蚀房屋的白蚁,一点点破坏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认知功能衰退。实验数据显示,持续鼻腔感染的小鼠脑内,β淀粉样斑块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了异常蛋白堆积的危害。

挖鼻频率与患病风险大揭秘

纽约大学的研究指出,每周挖鼻孔超过5次的人群,老年痴呆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约20%。研究还发现,年轻时频繁挖鼻孔的不良习惯,可能会在中老年时埋下健康隐患。此外,这种行为还会带来鼻前庭炎、鼻出血等并发症,这些损伤会间接增加感染扩散风险。临床案例显示,反复感染可能加剧免疫系统负担,促进慢性炎症的发生。

这样做,远离挖鼻危害

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温水冲洗鼻腔来替代挖鼻孔行为,既能软化鼻痂又不会损伤黏膜。保持鼻腔湿润同样重要,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改善室内空气湿度。为减少无意识挖鼻动作,可尝试佩戴震动提醒手环,或在手部接触鼻腔时通过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

增强免疫力对预防老年痴呆同样关键,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锌等营养素。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以便早期发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迹象。研究揭示了日常微小行为与重大慢性病的潜在关联,尽管目前结论主要基于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但建立科学的鼻腔护理习惯已具备明确的预防价值。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建议家庭自制腌菜采用现代工艺保障健康安全!
预防二手烟危害,个人与政策双管齐下!
5厘米鱼刺误吞夺命,强行吞咽胸主动脉破裂死亡率超80%!
山地徒步风险多,这些防范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单腿站不足10秒,中老年人10年死亡风险增加84%!
建议多管齐下,完善医美监管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
建议校院企协同,建立医疗实习标准化防护机制!
音乐人苟伟因鼻息肉离世,鼻息肉还有哪些潜在危害?
摇晃婴儿危害大,为何还有人觉得‘轻度摇晃无害’?
建议!乘坐过山车前务必评估这三类健康风险!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