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健康运动指南:循序渐进、做好热身很重要!

2025-02-17 09:40:01
作者:张熙
疾病:运动损伤,学科:运动医学科,字数:1191

近期,一则令人瞩目的徒步挑战事件引发关注。两名中国职业徒步者完成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全自助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次穿越历时50天,其中实际徒步40天,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端的若羌县到西端麦盖提县N39°沙漠探险基地,全程1005公里。37岁的重庆小伙周扬(社交平台账号“大横断石头”)和搭档张治国(社交平台账号“飞鸟”)每人负重八十多斤,携带帐篷、睡袋、炊具以及电子产品等必要生存物资,采用“无后援自助”的方式前行。在徒步过程中,他们前往沙漠中的公路服务区和小镇购买食物和水来补充能量。最终完成挑战时,两人体重都减轻了二十多斤。

挑战背后的健康隐患大揭秘

这次徒步挑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加上巨大负重,让两位徒步者体力消耗巨大。长时间徒步和沉重负荷,使身体的肌肉、关节承受极大压力,极易造成运动损伤。比如,过度使用的腿部肌肉可能会拉伤,膝关节、踝关节等也会因长期负重而受损。体重明显下降反映出身体能量消耗过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而且,由于缺乏外界援助,面对突发状况只能靠自身技能和装备应对,风险大大增加。要是在沙漠中遇到恶劣天气,像沙尘暴,或者突发疾病,没有外界及时帮助,后果难以想象。这给普通人提了个醒,可别盲目模仿这种极限运动。

深度剖析健康问题根源

从运动强度来看,连续40天的高强度徒步,每天运动量远超普通人承受范围。人体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下,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受影响。打个比方,就像一辆汽车长时间高速行驶,各个部件都会加速磨损。

巨大的负重增加了关节压力,导致关节磨损加剧,同时也消耗更多能量。缺乏外界援助让他们应对突发健康问题的能力受限。在沙漠里受伤或生病,没办法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救治。此外,沙漠环境恶劣,昼夜温差大,白天酷热,夜晚寒冷,沙尘多,这些因素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加健康风险。

普通人健康运动指南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适合的运动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 运动强度循序渐进:可以先从每天散步30分钟开始,等身体适应了,再尝试慢跑等运动。
  2. 做好运动前热身:活动活动关节,拉伸拉伸肌肉,这样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比如,转动一下手腕、脚踝,踢踢腿、伸伸腰。
  3. 运动中合理补充: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能量,别过度劳累。要是感觉口渴了,就及时喝水;肚子饿了,吃点小零食。
  4. 定期身体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5. 不适及时处理:如果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像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这次重庆小伙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挑战展现了强大意志力和勇气,但背后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大家应理性看待极限运动,汲取积极精神力量,注重自身健康,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7日热榜
甲流一周内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些症状要警惕
想要健康好睡眠?这些调整作息的方法超有用
身上长出这5种瘊子?可能是HPV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想变白?吃对食物+好作息,一起冲!
掌握这些入睡法,让你轻松告别失眠一觉到天亮!
服用多少布洛芬才算过量?
为什么你总是特别容易紧张?科学揭秘背后原因与应对方法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2025年流感高峰来袭!如何应对这波感染潮
嘴角总起泡以为是上火?实则病毒在作祟!
同科室新闻
健身热潮下,如何揪出伪自然健身网红?
运动员和爱好者必看!预防韧带损伤秘籍大公开!
健身一直请私教有必要吗?这篇文章必看!
新手健身必看!合理目标、安全锻炼等建议大揭秘!
健身疑惑:为何往下拉练背,往上推却不练胸?
骑行引领健康潮流,快来拥抱骑行的美好吧!
想健康跑步?快来寻找适合自己的步幅步频!
戴伟浚受伤警示!运动爱好者快重视运动健康
跑步时体力不支?到底该走走停停还是坚持跑?
能跑半马却爬楼费劲?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有妙招
最新国内
AI诊断精准但缺温情,医生经验丰富携手共筑健康防线!
10岁女孩勇敢救父,亲情照亮白血病治疗的希望之路!
别再忽视!流感致命风险需提高防范意识!
应对‘科学’流言,需保持科学理性,勿信谣传谣!
做好作息饮食锻炼卫生,远离病毒性脑膜炎!
美国得州48例确诊13人住院,麻疹疫情如何应对?
别再熬夜啦!从今天起早睡,让生活活力满满!
北京新规规范互联网诊疗,民众就医与AI医疗双保障!
世界新闻
Corti AI将其平台集成UpToDate
Harbour BioMed与Insilico合作开展人工智能驱动的抗体发现
一些运动损伤如何导致早发性关节炎
揭示干细胞作用可改变睑板腺健康
表观遗传学关键开启结肠癌发展路径
慢性胃肠道疾病与心理健康
肠道细菌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惊人联系
科学家通过粪便DNA追踪饮食,揭示监测营养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