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在广东肇庆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中毒事件。一位老人前往商店购买其认为是“海风藤”的药材,准备用来煲汤饮用。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实际买到的却是剧毒的断肠草。老人饮用了用断肠草煲的汤后不久,便出现了胸痛的症状,随后陷入昏迷。尽管被紧急送往医院全力救治,但最终还是不幸中毒身亡。涉事店铺因售卖有毒食品,被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店主也被拘留。
断肠草和海风藤在外形、气味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使得普通民众很容易将它们混淆。
从根茎部位来看,海风藤的根茎一般较为细长,表面有一些不规则的纹路,颜色多呈棕褐色;而断肠草的根茎相对粗壮一些,外皮颜色较深,可能呈现出深褐色甚至接近黑色,纹路相对海风藤来说更为粗糙。普通民众缺乏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很难仅从根茎的这些细微差别去准确判断。
从叶片特征来说,海风藤的叶片通常为椭圆形,叶片相对较薄,表面比较光滑,颜色多为深绿色;断肠草的叶片形状与海风藤有些相似,但叶片相对较厚,边缘可能会有一些不明显的锯齿状,颜色也更深一些,呈墨绿色。对于不熟悉植物特征的人来说,这些区别很难在短时间内分辨清楚。
就花朵差异而言,海风藤的花朵较小,颜色多为淡黄色,呈穗状花序;断肠草的花则相对较大,呈黄色,聚伞花序。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购买药材时往往不会关注到花朵的特征,而且如果不是植物生长开花的季节,更难以通过花朵来鉴别。
其实,也有一些简单的鉴别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误认。比如观察植物的特定纹路,海风藤的纹路相对细腻,而断肠草的纹路更为粗犷;再比如闻气味,海风藤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断肠草可能会有一些刺鼻的味道。
断肠草中毒后会对人体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
从危害机制来看,断肠草中的毒素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对神经系统而言,毒素会干扰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陷入昏迷。对于消化系统,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剧烈的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老人在饮用了断肠草煲的汤后不久便出现胸痛、昏迷等症状,正是因为断肠草的毒素迅速在体内发作。而最终救治无果,一方面是因为断肠草中毒的黄金救治时间非常短,一旦毒素在体内扩散,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另一方面,部分偏远地区医疗条件有限,可能缺乏针对断肠草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和先进的救治设备,从而影响了救治效果。
目前针对断肠草中毒的常见救治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以尽快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素,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然而,救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患者中毒后可能会迅速陷入昏迷,无法配合催吐等操作;而且如果中毒时间较长,毒素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严重损害,即使进行了积极的救治,也可能难以挽回患者的生命。
涉事店铺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店员缺乏专业知识。店员可能对药材的鉴别不够专业,无法准确区分海风藤和断肠草,从而导致误售。这反映出店铺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没有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来为顾客提供准确的服务。
其次,进货渠道不规范。店铺在进货时可能没有严格筛选供应商,没有对药材的来源和质量进行仔细把关,使得有毒的断肠草混入了商品中。
最后,质量把控存在漏洞。在药材上架销售前,店铺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未能及时发现并剔除断肠草,这是导致老人误买中毒的直接原因。
从监管层面来看,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是建立更严格的药材准入制度。相关部门应明确规定药材的采购标准和检验流程,要求商家只能从正规的、有资质的供应商处进货,并对每一批次的药材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是加强对商家的培训和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商家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药材的鉴别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对药材市场的监督检查频率,对违规销售有毒有害药材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
此次广东肇庆老人错买断肠草煲汤中毒身亡事件令人深感痛心。它涉及到植物鉴别、中毒救治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的问题。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对野生植物的鉴别能力和安全意识,不要随意采食或购买来源不明的野生植物。相关部门也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共同努力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