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患有炎症性、肉芽肿性、瘢痕性和色素性皮肤及毛发疾病的有色皮肤患者面临着显著的心理挑战。该研究发表在ResearchGate上,题为《有色皮肤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皮肤病学》,探讨了皮肤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深刻联系。
班加罗尔Manipal医院临床心理学顾问Satish Kumar博士指出:“针对有色皮肤患者的炎症性、肉芽肿性、瘢痕性和色素性皮肤及毛发疾病被发现多数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困扰,少数患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这对其生活质量(QOL)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论文提到,这些通常被当作美容问题而被忽视的情况,实际上带有沉重的情感负担。像白癜风、黄褐斑、湿疹和银屑病等疾病不仅改变外貌,还会引发压力、焦虑、抑郁,严重情况下甚至产生自杀念头。这些条件的心理影响往往在治疗计划中被忽视。
强调心理影响,该研究根据皮肤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心理皮肤病学的三个类别。第一类包括如银屑病和湿疹等心理生理性疾病,其中皮肤疾病本身会触发压力和情绪反应。第二类涉及主要精神疾病,例如拔毛癖(强迫性拔头发)导致的自我伤害性皮肤损伤。第三类包括由毁容性皮肤状况如白癜风和重度痤疮引起的继发性精神疾病,可能导致抑郁、恐惧和低自尊。
Satish Kumar博士指出,这些情况的社会心理影响往往超过其物理效应。“我们从这一章节了解到,疾病的社交心理效应有时可能比其物理影响更大,使患者难以适应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他说道。
研究还强调了韧性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作用。韧性,即对创伤的积极适应,在帮助患者恢复和应对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增强韧性,患者可以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改善身体形象、自尊心和整体态度。
心理干预,包括咨询和韧性建设技术,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病情,更好地遵守治疗方案,并对未来感到乐观。
“这些疾病不仅仅是美容缺陷,它们还伴随着严重的精神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除了医学治疗外,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应对他们的病情,”Satish Kumar博士在论文中表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