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导致早期发病结直肠癌的潜在微生物罪魁祸首:一种名为colibactin的细菌毒素。该研究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进行。
Colibactin是由某些居住在结肠和直肠中的大肠杆菌菌株产生的毒素,能够改变DNA。这项新研究于4月2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分析了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9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组,这些国家的结直肠癌风险水平各不相同。
研究结果表明,colibactin在DNA上留下了特定的突变模式,在40岁以下的早期发病病例中比70岁以上诊断的病例中更为常见,频率为3.3倍。这些突变模式在早期发病病例高发的国家中尤为普遍。
“这些突变模式是一种历史记录,它们指向了生命早期接触colibactin作为早期发病疾病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舒健-吉恩雷生物工程系教授Ludmil Alexandrov说。
尽管之前的研究,包括Alexandrov实验室的早期工作,已经确定了大约10%到15%的结直肠癌病例与colibactin相关的突变,但这些研究要么集中在晚期病例上,要么没有区分早期和晚期病例。这项最新研究首次证明了早期发病病例中colibactin相关突变的显著富集。
这一发现令人警醒。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疾病的结直肠癌,现在在至少27个国家的年轻人中发病率上升。过去20年里,50岁以下成年人的发病率每十年翻一番。如果当前趋势继续下去,结直肠癌预计将在2030年成为年轻人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直到现在,这种激增的原因仍然未知。年轻成人被诊断出结直肠癌时通常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已知的风险因素,如肥胖或高血压。这引发了关于潜在环境或微生物暴露的猜测,而这项新研究直接对此进行了调查。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