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对添加糖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感兴趣。一项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如汽水和果汁饮料)会增加几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完全不摄入添加糖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还表明,添加糖的来源对心血管疾病风险有重要影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添加糖是在食品和饮料加工或准备过程中加入的糖。研究人员仍在研究过量摄入添加糖的具体危害。一项发表在《公共健康前沿》杂志上的研究考察了摄入某些来源的添加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纳入了瑞典乳腺X线摄影队列和瑞典男性队列的数据,最终包括了69,705名参与者。研究排除了基线时患有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以及那些极端摄入量的参与者,因为这些报告可能是不准确的。研究人员分别在1997年和2009年收集了饮食数据,估计了参与者摄入的添加糖量及其对总能量摄入的贡献。他们关注了三个主要的添加糖来源:
2009年的饮食问卷区分了含糖饮料和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研究人员考察了参与者的心血管健康结局,包括中风、心脏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心房颤动和腹主动脉瘤。他们跟踪参与者直到心血管疾病诊断、死亡或2019年底。在整个随访期间,25,739名参与者至少被诊断出一种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调整了各种协变量,如年龄、性别、吸烟状况、运动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研究发现,增加添加糖的摄入与缺血性中风和腹主动脉瘤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在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结局中,低到中等摄入添加糖的参与者风险最低,而摄入量最低的组实际上风险最高。例如,与摄入量最低的组相比,从添加糖中获得超过5%到7.5%能量的组缺血性中风、心脏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和心房颤动的风险较低。
当考察不同类型的添加糖时,含糖饮料似乎对参与者构成最大的风险。研究发现,增加含糖饮料的摄入与缺血性中风、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腹主动脉瘤的风险增加有关。敏感性分析发现,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与缺血性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含糖饮料未被发现与心血管疾病有明确关联。
有趣的是,增加甜点的摄入量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周摄入最少甜点的参与者实际上风险最高。对于调味品,结果各不相同。除最低摄入组外,其他组的心力衰竭和主动脉瓣狭窄风险较低。然而,对于腹主动脉瘤存在正线性关联。与最低摄入组相比,最高摄入组的腹主动脉瘤风险增加了34%。
研究作者、隆德大学营养流行病学研究生Suzzanne Janzi在接受《今日医学新闻》采访时强调了以下发现亮点: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添加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各不相同。例如,含糖饮料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而像糕点和糖果这样的甜点则与更低的风险相关。此外,研究发现添加糖摄入量与几种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表明适度摄入可能比极低或极高摄入量更有益。
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调查。首先,数据来自瑞典的参与者,限制了结果的普遍性。这些队列的添加糖摄入量也低于一般瑞典人口。其次,参与者自报了饮食数据,这些报告可能不准确。只有42,327名参与者完成了2009年的饮食评估,限制了数据。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人员的数据收集方法可能导致一些数据缺失。他们还不得不做出某些假设,例如认为缺少某些食物数据的参与者没有食用这些食物。他们还估算了一些成分,如总添加糖摄入量,这可能会出现误差。研究人员承认,混杂因素和误报可能会影响结果。他们没有估算膳食钠摄入量或考虑社会网络,这也可能影响结果。还存在偶然发现的风险。含糖饮料似乎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发现可能是因为每周至少摄入一次含糖饮料的参与者数量较少,限制了研究人员在此领域的评估能力。研究人员还指出,心血管疾病风险与人工甜味剂的关系可能受到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研究人员承认,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及其与添加糖的关系可能解释了他们发现的一些关联。
参与者年龄在45至83岁之间,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需要考察其他年龄段的数据。这项工作得到了瑞典研究委员会和心脏肺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Janzi提到了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在瑞典文化中,“fika”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传统,人们会在朋友、家人或同事聚在一起喝咖啡和吃糕点。这种做法在瑞典社会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许多工作场所每天都会安排“fika”休息时间。在这种社交互动中消费甜点可能与社交关系密切相关,而社交关系之前已被证明与心血管健康有关。这可能意味着那些不吃任何甜点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社交互动。也有可能一些人因现有的健康问题而避免食用甜点,这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原因。
纪念赫尔曼医院的介入心脏病专家Robert L. Salazar博士(未参与该研究)在接受《今日医学新闻》采访时指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指导患者关于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应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避免包括腹主动脉瘤、缺血性中风、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在内的不良后果。
Janzi提到未来研究的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添加糖摄入量与特定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的机制。例如,目前没有已知的生物学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甜点可能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我们认为这种关联可能在于甜点消费的背景而非甜点本身。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