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完成了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全球性研究,首次系统量化了化妆品中特定化学物质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联。该团队联合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专家,对200个国家的健康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成功揭示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EHP的潜在危害。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公众对日常消费品安全性的认知,更为全球化学品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DEHP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量化关联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DEHP通过干扰人体激素系统并引发动脉炎症,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超过35万例心脏病死亡。以美国为例,DEHP直接关联的死亡案例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数的12%,约1万例。在快速工业化的国家中,印度因DEHP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高达10.3万例,中国紧随其后,为6.1万例,其余病例分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研究团队采用了尿液检测与数学模型结合的方法,将DEHP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及中风等具体病理过程建立了因果关系。具体来说,DEHP会干扰雌激素和睾酮的正常作用,进而加速血管损伤进程。这一结论首次以量化数据的形式,确认了环境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危害,为全球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关键证据。
DEHP的广泛存在与健康风险
DEHP广泛存在于日常个人护理产品中,如指甲油、发胶、香皂等。它具有持久性特性,难以降解,导致其在环境和人体中不断积累。由于女性高频使用化妆品,体内DEHP含量显著高于男性。
从国家差异来看,印度因人口基数大且监管较宽松,成为DEHP致死案例最多的国家;中国则因工业制品中塑料添加剂的普遍使用,在相关死亡案例数量上位列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DEHP的健康风险存在代际传递。《毒理学科学》研究证实,孕期暴露于DEHP会增加后代生育问题的风险;儿童过早接触含DEHP的香水可能引发早熟,进而增加成年后患心脏病的概率。
在监管方面,美国和欧洲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加州已将DEHP列为致癌物,但全美化妆品中仍有9种邻苯二甲酸酯被允许使用,而欧洲仅允许1种。
DEHP的作用机制与防护措施
DEHP(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属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功能是增强塑料柔韧性和延长香味持久度。当人体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微粒接触DEHP后,其分子结构会模拟雌激素,扰乱内分泌系统,同时激活免疫细胞引发慢性炎症。
这种慢性炎症长期作用于心脏动脉,会导致血管壁增厚、斑块堆积(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增加心肌缺血和中风风险。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DEHP纳入食品包装安全审查清单,但化妆品领域的监管滞后仍使消费者面临持续暴露风险。
普通民众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暴露风险:选择标注"无邻苯二甲酸酯"的产品,减少含香料护肤品的使用,优先选用成分简单的个人护理用品。
此次研究为公众健康敲响警钟,提示在追求美丽的同时需关注产品安全性。全球各国亟需加强化学品监管,制定更严格政策以减少有害物质暴露,切实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