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疗界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西北大学团队携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成功开发出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其体积仅有1.8毫米×3.5毫米×1毫米,重量约2克,还采用了微创植入与自供电技术,能在体内工作一段时间后自行溶解。这一成果为心动过缓患者带来了更安全、便捷的治疗选择,让人对医学的未来充满期待。
这款心脏起搏器的尺寸比米粒还小,如此小巧的体积,是其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重量仅约2克,拿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的自供电技术更是一大亮点,能让设备在体内持续工作。
在植入方式上,它采用微创方式,医生会通过患者的腿部血管将其送入心脏,随后它会附着在心肌上。整个过程无需传统手术的大切口,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
与传统心脏起搏器相比,新型起搏器优势明显。传统起搏器体积大、重量重,安装时创伤大,而且后期还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而新型起搏器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还能自行溶解,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
这款心脏起搏器适用于多种心动过缓患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主任委员黄德嘉教授表示,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非可逆性心动过缓的唯一有效方法。这款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Micra的出现,标志着心脏起搏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从个人角度看,它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无法耐受长期佩戴传统起搏器的患者来说,现在有了更安全、便捷的选择。由于设备能自行溶解,患者后续护理的负担和风险大大降低。而且体积小巧,植入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更多患者愿意接受这种治疗。
美敦力公司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宣布,这款起搏器正式在国内上市,预计年底进入各大医院。
从当前趋势来看,未来医学在心脏治疗方面会有更多创新。这款心脏起搏器的推广前景广阔,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心动过缓患者从中受益,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这里提供一些健康教育内容:
公众对新疗法的认知和接受度很重要,大家应多关注医学研究进展及新疗法的应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保健措施,如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减少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
这款世界最小心脏起搏器的问世,在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个人受益方面都有显著优势,为心动过缓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希望大家关注医学研究进展,提高对新型心脏起搏器的认知和接受度,享受更加健康的生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