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叶女士自制长黑毛霉豆腐,这还能吃吗?

2025-04-04 10:35:01
作者:张熙
疾病:胃肠道疾病,学科:营养科,字数:1260

近日,长沙的叶女士尝试自制霉豆腐,本想享受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却遭遇了意外状况——霉豆腐表面长出了黑毛。这一情况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叶女士称自己是按照传统方法来制作的,先把豆腐切块煮硬,再用稻草培菌长霉,可结果却和预想的不一样。网友们纷纷提醒她别吃这些长黑毛的豆腐,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豆腐已变质,还滋生了有害病菌。真正的健康霉豆腐通常是长出白毛,这种白毛内含有一种特殊的酶,对人体无害且可食用。而长黑毛的霉豆腐则可能是由于发酵过程中环境控制不当或污染导致的二次霉变,这种情况下会滋生大量细菌等杂菌,产生细菌毒素。

叶女士自制霉豆腐“翻车”全记录

叶女士制作霉豆腐时,遵循传统步骤,将豆腐精心切块后煮硬,接着用稻草来培菌。她满心期待着能做出美味的霉豆腐,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豆腐表面长出了黑毛。这一情况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炸开了锅,大家纷纷发表看法。许多网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醒叶女士千万不要食用这些长黑毛的霉豆腐,解释说正常健康的霉豆腐应该是长出白毛,白毛里含有的特殊酶对人体无害且能食用,而长黑毛很可能是发酵环境没控制好或者受到了污染,导致二次霉变,会滋生大量细菌和产生毒素。

长黑毛霉豆腐的健康“雷区”

  1. 霉变风险:当霉豆腐长出黑毛,这其实是被污染的信号,很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的毒性极强,长期摄入的话,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
  2. 胃肠道疾病:吃了发霉变质的霉豆腐,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问题就可能找上门,严重的话还会损害肝肾功能。比如,有些人吃了变质食物后,会出现上吐下泻、腹痛难忍等症状,这就是胃肠道在“抗议”。
  3. 盐分过高:霉豆腐制作时通常会加入大量盐分,长期过量吃,会让身体摄入过多的钠,导致高血压,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据统计,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比正常饮食人群高出很多。
  4. 适量原则:虽然适量吃霉豆腐能促进食欲、提供一定营养,但过量吃也有坏处。比如,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能会影响体重管理,让你不知不觉就长胖。

霉豆腐安全食用攻略

正确的制作方法

选料要精挑细选,用新鲜、优质的豆腐。温度和湿度也至关重要,一般温度控制在15 - 20℃,湿度保持在80% - 90%左右。制作过程中要像呵护宝贝一样注意卫生,避免污染,比如稻草要干净无杂质。

鉴别霉豆腐质量

一看颜色,正常的霉豆腐是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二闻气味,有发酵的香气,没有酸臭味;三检查质地,质地均匀,不松散、不黏糊。

个人防范措施

自制霉豆腐时,要保证环境干净卫生,工具也要清洗消毒。购买时,仔细观察包装是否完整,有没有破损、漏气等情况。

适量食用

吃霉豆腐要把握好量,不能因为好吃就过量吃。比如,一周吃1 - 2次,每次吃一小块就可以。

通过叶女士的经历,我们知道霉豆腐虽美味,但制作和食用时要多注意细节。掌握正确方法,适量食用,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障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
国家卫健委发布减肥指南,各地区专属食谱大揭秘!
想提高睡眠质量?试试这些综合方法!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各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长,你睡对了吗?
35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应限制或避免的难消化食物)
黄金12秒地震保命指南,学会这些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新报告发现41种婴儿配方奶粉中有34种含有毒素——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心源性猝死保命指南:识别征兆、预防及急救要点!
40岁女性生育别怕!做好这些要点实现健康生育
甲流一周内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些症状要警惕
同分类新闻
清明时节防呼吸道疾病,这6招建议你掌握!
孩子爬山,健康与亲情兼顾难题如何解?
选购‘土’字号食品需理性,多样化饮食保健康!
别再信!化疗、喝油减肥、车厘子中毒都是谣言
挖野菜热潮下,做好五点保障野菜食用安全!
古西医奇葩疗法VS现代医学科学应对,谁更靠谱?
05后学殡仪专业,如何应对身心挑战?
学勇敢少年施云豪,一起行动普及急救知识!
00后女孩助老引关注,快来一起加入助老服务!
防范铊污染健康风险,这三条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最新国内
长沙叶女士自制长黑毛霉豆腐,这还能吃吗?
清明时节防呼吸道疾病,这6招建议你掌握!
神秘武器YCT - 529,开启男性避孕新时代?
地震下剖腹产奇迹诞生,母子平安彰显生命力量!
按卫健委食谱吃一周,到底能减多少斤?
躁狂症预防、治疗与康复,这些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租房遇霉菌致健康异常,自如赔偿难协商怎么办?
爆火的羽衣甘蓝饮品,真的健康无虞吗?
世界新闻
肠道微生物组干预可能阻止1型糖尿病的发展
公民科学家助力遗传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应对大规模挑战
放屁的气味揭示了肠道内的情况
新癌症研究强调酸奶的益处,但如果是无乳制品呢?
皮肤益生菌真的有效吗?
皮肤微生物如何影响免疫、炎症和慢性皮肤病
女子指责医生使用ChatGPT获取血液检测建议
西奈山启动AI中心以革新小分子药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