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后别再用偏方!到底该咋办?看这里!

2025-04-29 09:20:01
作者:范志远
疾病:烫伤,学科:烧伤科,字数:1256

近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烫伤后涂抹酱油、牙膏”等偏方,但这些做法存在不小的健康风险。前段时间,多家权威媒体联合医生再次辟谣,强调此类偏方可能导致感染、热损伤加重及诊断困难。尽管医学界多次科普,可公众认知仍存在误区,部分案例中因错误处理导致伤口恶化,甚至需要植皮修复,这凸显了健康科普的紧迫性。

烫伤抹偏方危害大?科学解释来了

感染风险

牙膏、酱油等物质可能携带细菌,它们的成分,像防腐剂、色素等,与皮肤创面接触后,容易形成封闭环境,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酱油,它的高盐分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让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热量扩散加剧损伤

牙膏等物质涂抹在创面上,会阻碍热量散发,使得热量向深层组织传导。有实验表明,未及时降温的烫伤,损伤可能从表皮层扩散至真皮层,不仅会延长愈合周期,还会增加瘢痕形成的风险。

诊断与治疗干扰

酱油的深色成分会掩盖创面实际颜色和深度,让医生难以准确评估损伤程度。某三甲医院烧伤科就有这样的案例,患者因涂抹酱油延误了诊断,错过了创面处理的最佳时机。

色素沉着与心理影响

酱油残留可能引发局部色素沉积,特别是在面部等暴露部位,会造成长期的外观问题,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

烫伤急救咋操作?黄金步骤学起来

第一步:立即脱离热源并冷水冲洗

烫伤后要在30秒内移除热源,然后用15 - 20℃的流动清水持续冲洗创面15 - 30分钟。如果是儿童或者浅表烫伤,冲洗时间可以缩短至10分钟,这样能快速降低组织温度。

第二步:避免覆盖异物,保护创面

要明确禁止涂抹牙膏、酱油、油脂等,可以仅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轻柔覆盖,防止二次污染。

第三步:分级处理与就医标准

Ⅰ度烫伤(红肿无水泡)可以自行冷敷;Ⅱ度及以上(出现水泡或皮肤破损)需要在2小时内就医;严重者(如面部、关节烫伤或面积超过体表5%)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老人及糖尿病患者,因为皮肤修复能力较弱,即使是轻微烫伤也应尽早就医,避免并发症。

专家支招防烫伤,长期措施要做好

急救知识普及

社区与学校需要加强“冲 - 脱 - 泡 - 盖 - 送”五步法教育,可以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纠正误区。比如某地试点社区开展模拟急救培训后,烫伤不当处理率下降了40%。

家庭应急物资准备

建议家里常备独立包装无菌敷料、体温计(用于监测感染)、淡盐水(非创面使用)等,避免依赖家中已有物品(如牙膏)的错误心理。

医疗机构角色强化

医院可以建立烫伤科普专栏,针对高发场景(如厨房、儿童活动区)发布针对性指南,像电水壶烫伤需“先断电后降温”等关键提示。 烫伤急救的科学认知与正确操作关乎生命安全,民间误区的根除需要多方协作。公众要摒弃“土方优先”思维,医疗机构则要通过数据化案例增强说服力。只有将急救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伤害的负面影响,守护健康防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
35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应限制或避免的难消化食物)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香蕉是肠息肉“催化剂”吗?答案在这里!
跟着张伯礼院士建议,谷雨时节这样养生最健康!
央视曝光!老年养生馆骗局,专坑老人钱财
甲状腺结节4a、4b、4c级,恶变风险及应对全揭秘!
科学家发现MRI扫描可能在人体内留下有毒金属
胃不好还想喝咖啡?这些建议一定要知道!
想养气血?从饮食、运动到情绪管理给你建议!
同分类新闻
CBA赛场刘传兴中招,呼吸性碱中毒隐患几何!
年轻女性注意!子宫内膜癌防治攻略请收好!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43%,辐射风险咋权衡?
预防痛风,建议践行“早筛、早诊、早控”三早原则!
小腹痛竟藏大隐患,阴道闭锁合并处女膜闭锁咋回事?
踏青后高烧不退,健康危机元凶竟是它?
2043年,肥胖将成女性患癌头号“元凶”!
预防胃印戒细胞癌,年轻父母做好这几点守护健康!
为孩子健康,快让他们远离辣条选健康零食!
87岁老人花3.68万“净化血液”,医疗骗局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