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世界新闻科学探索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预防和管理?

作者:张熙
2025-05-05 10:25:01阅读时长2分钟962字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预防和管理?
内分泌科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医学监测行为管理预防延缓个体化治疗空腹血糖OGTT二甲双胍并发症防控自我管理BMI低GI食物运动睡眠正念冥想

内容摘要

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有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医学监测和行为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进展。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有权威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人群若能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70%的患病风险。那么,哪些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呢?早期识别这些高危人群,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进展至关重要。通常,年龄≥40岁、BMI≥24、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因代谢异常、遗传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面临着更高的发病风险。

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风险机制是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有7类:

  1.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耐量容易出现异常;
  2.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级亲属患病时其风险增加2-4倍;
  3.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妊娠期高血糖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长期影响;
  4. 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患者,这类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的恶性循环;
  5. 超重或肥胖者(BMI≥24 kg/m²);
  6. 血糖异常未达诊断标准者;
  7. 久坐及生活不规律者。

国际通用的ADA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包含腰围指标(男≥90cm/女≥85cm)、BMI≥24 kg/m²等核心参数,可通过专业医疗机构获取完整评估表进行系统筛查。

高危人群如何针对性预防和早期干预?

干预策略需覆盖三个维度: 生活方式

医学监测

行为管理

确诊糖尿病后怎么管理和防控并发症?

诊疗规范

并发症防控

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防控需要医患协同作战。建议高危人群通过专业评估明确风险层级,结合动态监测和阶梯式干预,将防控窗口前移。确诊患者应建立包含用药管理、代谢指标跟踪、并发症筛查的全病程管理体系,最终实现血糖稳态与生活质量的平衡提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晕车与胃肠不适相互影响,该如何科学应对?
夏季手上冒透明小水泡,元凶究竟是谁?
预防胃癌的四个关键机会,你抓住了吗?
科学应对避孕焦虑症,这些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建议收藏!科学应对术后不适的全面管理策略
遭遇生理性厌恶怎么办?这里有科学应对办法!
蓝光危害大,有哪些防护方法和常见误区?
春季手部湿疹频发?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
过敏性结膜炎分阶段应对,综合防护复发率降45%!
为啥HPV这么难清除?应对方法大揭秘!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