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让我们一起守护饮食安全!

2025-03-20 09:35:01
作者:张熙
疾病:饮食安全,学科:社会,字数:1084

近期,新京报记者卧底河南郑州和安徽合肥的两家华莱士门店,揭开了惊人内幕。这些门店竟频繁修改“效期标签”,用过期食材制作餐食,送检的炸油酸价超标60%,极性组分为13%,网络上也有众多顾客投诉食用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忧心。

华莱士食品安全事件全揭秘

前段时间,一场针对食品安全的暗访行动悄然展开。自今年2月份以来,新京报记者分别在河南郑州和安徽合肥的两家华莱士门店进行卧底。

在郑州的门店,店长指示员工将过期食材重新贴上效期标签,让“过期货”摇身一变继续使用。而安徽合肥的门店情况如出一辙,工作人员无视食品安全标准,大量过期食材进入了食品制作流程。

送检结果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炸油酸价超标60%,极性组分为13%。网络上,消费者的投诉铺天盖地,有人称“吃完华莱士,连上6次厕所”,还有人说“华莱士套餐让我上吐下泻”,这些都真实反映了食用后出现的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吃这些食物,健康风险飙升

  1. 炸油酸价超标:酸价是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关键指标,当炸油酸价超标,意味着油脂已氧化分解,产生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有害物质。长期吃这种油,肝脏负担加重,慢性疾病也可能找上门。
  2. 极性组分过高:极性组分是油脂高温加热产生的极性化合物,人体难以代谢,容易在体内沉积,长期摄入会损害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 过期食材风险大:过期食材是细菌的温床,食物中毒风险大大增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都是常见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4. 卫生条件堪忧:视频中还曝光了后厨卫生状况堪忧,工作人员不戴口罩、手套直接制作食品,掉在湿地上的鸡块还被捡起来接着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四招避开食品“陷阱”

  1. 识别过期食材:识别过期食材并不难,先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再观察食材的颜色、气味有无异常。要是食材颜色暗沉、有异味,多半不新鲜了。
  2. 正确处理食材:处理食材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过期食材坚决不用,变质食物及时扔掉。
  3. 选择健康烹饪方式:烹饪方式也很重要,蒸、煮、炖这些方式更健康,能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
  4. 保持厨房卫生:在家做饭也要注意厨房卫生,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污染。
  5. 关注身体反应:如果吃了某种食品后身体不舒服,比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方便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次华莱士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家都要提高警惕,守护好饮食安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
国家卫健委发布减肥指南,各地区专属食谱大揭秘!
想提高睡眠质量?试试这些综合方法!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黄金12秒地震保命指南,学会这些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各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长,你睡对了吗?
35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应限制或避免的难消化食物)
康奈尔大学研究揭示睡眠期间瞳孔大小信号与记忆形成的关系
40岁女性生育别怕!做好这些要点实现健康生育
新报告发现41种婴儿配方奶粉中有34种含有毒素——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警惕流脑!掌握预防措施守护你和家人健康!
同分类新闻
生死三分钟!女子骑车遇险,众人合力上演生命救援
59岁大叔救助野猫染病,猫抓病防范攻略请收好!
春季野外防蛇及被咬伤处理建议请收好!
火锅、热茶、辣椒……这些食物真的能随便吃吗?
地震下剖腹产奇迹诞生,母子平安彰显生命力量!
租房遇霉菌致健康异常,自如赔偿难协商怎么办?
爆火的羽衣甘蓝饮品,真的健康无虞吗?
按摩“治”近视,为何让9岁女童度数飙升近100度?
下巴红肿半年未愈,四招教你守护口腔健康!
避免悲剧重演!电动车电池充电请远离室内!
最新国内
生死三分钟!女子骑车遇险,众人合力上演生命救援
克服开会恐惧症,这些妙招助你职场更从容!
携手关爱“星星的孩子”,为孤独症儿童创造美好未来!
59岁大叔救助野猫染病,猫抓病防范攻略请收好!
想安全医美?选正规机构、重心理疏导是关键!
春季野外防蛇及被咬伤处理建议请收好!
火锅、热茶、辣椒……这些食物真的能随便吃吗?
应对俄不明病例,个人防护与心理调适建议请收好!
世界新闻
新癌症研究强调酸奶的益处,但如果是无乳制品呢?
人工智能在肺癌筛查中的新突破
新型人工智能模型DYNA准确区分有害与无害基因变异
新型AI模型DYNA精准区分有害与无害基因变异,助力疾病诊断
2025 AGS:开发和评估用于设定目标眼压的AI模型
新加坡医院利用噬菌体疗法成功治疗抗生素耐药感染
配体失衡影响中风后大脑炎症的关键受体蛋白
探索肠道细菌与结肠癌风险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