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持续关注孤独症儿童——这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康复教育和就业问题。中国残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致力于健全孤独症儿童普惠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孤独症中心开展孤独症教育教师专项培训,还会向中西部省份提供“送教到省”服务。宁夏等地通过建设孤独症康复实验学校,配备专业康复教师与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康复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某奶茶品牌长期关注孤独症等特殊儿童群体,在社区、学校、商圈等地的门店开展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会使孩子在交流、语言、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出现障碍。据2016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者超1000万,其中14岁以下儿童超200万,且每年新增自闭症儿童数量以20%的趋势增长。
早发现、早干预是孤独症患者康复的关键。然而,很多家庭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孩子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例如,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只是说话晚,没当回事,结果耽误了治疗。
孤独症儿童早期有五种标记,也就是“5不”: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异常,需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政府和社会机构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方面做了诸多实事:
家庭在面对孤独症儿童时,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孤独症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携手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康复教育和生活环境,给予这些“星星的孩子”更多关爱和理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