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蛇年首场寒潮来袭,中国中东部地区遭遇显著的大风降温天气。人们普遍感觉实际体感温度比气温计显示的温度更低,仿佛寒冷程度被放大。这一现象背后的“元凶”就是“风寒效应”。了解这一效应以及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能帮助我们在寒潮天气中更好地做好防寒保暖,守护自身健康。
近期这场蛇年首场寒潮简直来势如猛虎,给中国中东部带来了大风降温。多地民众出门都被寒冷“狠狠教训”了一番,实际体感温度远低于气温计显示温度。从黑龙江西部到辽东半岛,再到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和江淮东部等地区,都被强烈北风“肆虐”。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大风天气。而且,此次寒潮还带着不同程度的降水过程,雨夹雪或纯雪等天气类型轮番登场,可把春运返程高峰搅得“天翻地覆”,很多返程旅客都被这寒冷又复杂的天气折磨得够呛。
“风寒效应”就是导致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罪魁祸首”。当寒潮来临,大风就像个贪婪的“热量掠夺者”,不断地从我们身上“抢夺”热量。风速越大、气温越低、湿度越高,这“掠夺”就越疯狂,风寒效应也就越明显。就拿这次寒潮来说,大风呼呼地刮,我们体表的热量就像被风施了魔法一样快速溜走,能不觉得格外冷吗?想象一下,人体就像个小火炉,平时小火炉慢悠悠地散发着热量,还能维持点温暖。可大风一吹,就像有人在旁边不停地扇风,热量“嗖”地一下就没了,我们自然就感觉更冷啦。
除了“风寒效应”这个自然环境因素外,个人情况也会对体感温度产生影响:
面对寒潮,我们可得把防寒保暖措施安排得明明白白:
寒潮来袭时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是“风寒效应”以及个人穿着、身体状况、心理因素等共同搞的鬼。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寒保暖,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也能让我们像穿上了一层隐形的“保暖衣”,更好地抵御寒冷,平安度过寒潮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