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金华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62岁的老沈在去年底被确诊患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了治疗疾病,老沈先后接受了两次化疗,然而病情仍需进一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医治。幸运的是,经过配型测试,儿子沈强与父亲的匹配度较高。沈强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父亲生命。前段时间,先是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而后这些“半相合”造血干细胞成功回输到老沈体内,给老沈带来了新的希望。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为罕见且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就像一个隐匿在身体里的“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骨髓功能,还可能致使全身多器官受损。在老年人群体中该病较为常见,而对于此类病症,传统化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但根治效果有限。从老沈的案例就能看出,他接受了两次化疗后,病情仍需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来进一步治疗。这充分显示出该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患者面临的巨大健康风险。
目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比如从事化工工作长期接触苯等有害物质,或者受到辐射,像长期在放射性环境中工作等,都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由于该病常发生在老年人群,移植手术风险相对增加。像老沈这样的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移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不过,“半相合”技术的应用,让亲属间部分匹配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移植,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但这依然需要严格的评估和准备。
对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如果不幸患病,在治疗方面,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不能完全根治,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患者和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老沈和儿子沈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家庭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体现了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提醒我们,健康是宝贵的财富,要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积极预防,正确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