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父亲患罕见血癌,儿子捐献干细胞诠释深情孝爱!

2025-02-23 10:05:01
作者:张熙
疾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学科:血液科,字数:1279

近期,在金华发生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62岁的老沈在去年底被确诊患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了治疗疾病,老沈先后接受了两次化疗,然而病情仍需进一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来医治。幸运的是,经过配型测试,儿子沈强与父亲的匹配度较高。沈强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父亲生命。前段时间,先是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而后这些“半相合”造血干细胞成功回输到老沈体内,给老沈带来了新的希望。

揭秘罕见血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可怕之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较为罕见且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就像一个隐匿在身体里的“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骨髓功能,还可能致使全身多器官受损。在老年人群体中该病较为常见,而对于此类病症,传统化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但根治效果有限。从老沈的案例就能看出,他接受了两次化疗后,病情仍需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来进一步治疗。这充分显示出该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患者面临的巨大健康风险。

病因与移植风险全解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真相

目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比如从事化工工作长期接触苯等有害物质,或者受到辐射,像长期在放射性环境中工作等,都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由于该病常发生在老年人群,移植手术风险相对增加。像老沈这样的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移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不过,“半相合”技术的应用,让亲属间部分匹配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移植,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但这依然需要严格的评估和准备。

对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实用建议

对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避免有害物质:人们要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装修时选择环保材料,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
  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 适量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运动3 - 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至关重要,这样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如果不幸患病,在治疗方面,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不能完全根治,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患者和家属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老沈和儿子沈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家庭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体现了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提醒我们,健康是宝贵的财富,要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积极预防,正确应对疾病。

7日热榜
甲流一周内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些症状要警惕
想变白?吃对食物+好作息,一起冲!
为什么你总是特别容易紧张?科学揭秘背后原因与应对方法
想要健康好睡眠?这些调整作息的方法超有用
服用多少布洛芬才算过量?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身上长出这5种瘊子?可能是HPV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掌握这些入睡法,让你轻松告别失眠一觉到天亮!
跑步减肥最少跑多少公里才有效?一文讲清!
2025年流感高峰来袭!如何应对这波感染潮
同科室新闻
10岁女孩勇敢救父,亲情照亮白血病治疗的希望之路!
00后女研究生无私捐献,你也加入造血干细胞爱心接力!
为生命接力!快来了解并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
4年连生三胎!农民工夫妻为救女开启艰难求“配型”之路
献血会导致贫血?真相竟是这样!
法国首例艾滋病功能性治愈:骨髓移植带来新希望
我国首款干细胞药物上市,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和治疗选择
60岁完成第281次献血,献血这些事你知道吗
郑州9岁男孩患白血病,母亲为救子再孕
00后大学生7天内应急捐髓救5岁患儿
最新国内
近七成体重正常者检出脂肪肝,防治攻略快收好!
七成电竞选手被颈椎病盯上,四大建议拯救健康危机!
35岁认知巅峰已至!五大法宝守护你的智慧人生!
安庆医疗事件暴露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建议家长:掌握惊厥知识,做好孩子日常健康防护!
远离气血不足,这些科学措施助你重获活力!
控糖到底控什么糖?哪些食物要少吃?一文揭秘!
62岁父亲患罕见血癌,儿子捐献干细胞诠释深情孝爱!
世界新闻
报告分析都柏林北内城十年非致命过量用药情况
怀孕期间感染或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增加儿童发育健康风险
研究探讨薄荷烟禁令对吸烟习惯的影响
人格类型如何影响抑郁症症状
远程医疗报销政策的影响、间接研究成本削减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等
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开创计算微生物组解决方案促进牲畜健康
牛奶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生长,而奶酪改变微生物组平衡,研究揭示
每天吃两颗枣真的能改善血糖、胆固醇和肠道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