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是指在肺部影像上出现的局灶性、类圆形的高密度影。根据影像特征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实性结节密度均匀致密,类似实心小疙瘩;磨玻璃结节呈半透明云雾状;混合密度结节则同时包含实性和磨玻璃成分。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结节的核心手段,其中薄层CT扫描能精准显示结节特征。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节需重点关注,若同时存在毛刺征(边缘细针状突起)、分叶征(表面凹凸不平)或胸膜牵拉等特征,往往提示恶性可能。值得注意的是,约95%的肺小结节(<8mm)为良性。
病理检查是确诊良恶性的金标准。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取组织样本,通过病理分析明确结节性质。对于难以穿刺的结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能为手术方案提供即时依据。
手术决策需综合多维度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8-10mm的实性结节若3个月随访无变化,可延长至6个月复查;而同样大小的磨玻璃结节建议保持年度随访。
术前准备:
术式选择:
术后管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术后戒烟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5年生存率提高15%。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1.2g/kg),并逐步进行有氧运动康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