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的最新动态。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近期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下降态势,而南方省份的阳性率上升趋势则逐渐趋缓。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言人胡强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5 年第 1 周,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相较于上周虽有上升,但整体上升势头已明显放缓,并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在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有望逐步降低。这些情况引发了大家对流感现状及应对等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
近期,流感在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南方省份阳性率上升趋缓,这背后蕴含着多种复杂的因素。
气候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方的冬季,向来以寒冷干燥著称。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流感病毒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和传播极为不利。寒冷的天气使得人们更多地选择待在室内,原本相对封闭的空间若通风不畅,本应是病毒传播的“温床”,然而低温干燥的环境却巧妙地抑制了病毒的活性。就拿东北来说,冬季室外气温常常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下,流感病毒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难以大量繁殖和肆意传播。而南方的冬季则相对温暖湿润,虽说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毒附着在飞沫上,但温暖宜人的天气让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样一来,空气流通性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群聚集感染的机会,所以阳性率上升较为缓慢。
人口流动特点也对流感传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北方在冬季,尤其是春节临近之时,大量务工人员踏上返乡之路,人口流动方向相对集中。在这个流动过程中,如果有感染者夹杂其中,很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不过,随着返乡潮逐渐落幕,人员聚集性活动日益减少,病毒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也随之降低,进而导致阳性率下降。以北京为例,作为北方的重要城市,吸引了众多务工人员。随着春节前人员的陆续分散,流感传播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而南方地区在冬季旅游活动较为频繁,各地游客往来穿梭。但旅游活动大多在户外进行,且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不像北方务工人员集中返乡那样长时间聚集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所以流感传播相对没有那么迅猛,阳性率上升也就比较平缓。
地区防疫习惯同样是影响流感传播的关键因素。北方一些地区经历过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洗礼,居民的防疫意识普遍较强。在寒冷的冬季,他们会自觉主动地佩戴口罩、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像哈尔滨,许多居民从入冬开始,就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良好习惯,这无疑大大减少了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南方部分地区居民在疫情期间虽然也具备一定的防疫意识,但随着疫情逐渐常态化,在冬季日常防疫措施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弱。不过,南方注重通风换气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开窗通风,就像给室内环境安装了一道天然的“防护网”,对抑制病毒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阳性率上升没有那么迅速。
不同病毒阳性率的变化,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疾病的流行态势,而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人偏肺病毒检测阳性率目前处于平台波动状态,北方省份的阳性率上升趋势明显趋缓,在 14 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更是开始下降。人偏肺病毒可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客”之一。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他们的免疫系统还如同娇嫩的幼苗,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然容易受到人偏肺病毒的“攻击”。在前期,由于孩子们接触感染源的机会相对较多,阳性率有所上升。但随着一段时间的流行,部分儿童的身体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再加上各项防控措施的有力实施,使得 14 岁及以下病例的阳性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而整体处于平台波动状态,这表明该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处于相对稳定的流行状态。
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 0 至 4 岁病例中呈波动上升态势。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分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更为脆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病毒的折腾。冬季来临,室内活动增多,孩子们在幼儿园、家中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孩子们之间互动频繁,一个孩子一旦感染,就像一颗“小炸弹”,很容易在小群体中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孩子也出现类似症状,进而使得阳性率呈波动上升。
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则持续下降。鼻病毒、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在前期或许有过一定程度的“活跃期”,但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人群对它们的免疫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与此同时,人们日常采取的一些防疫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也如同坚固的盾牌,有效地减少了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就拿肺炎支原体来说,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而戴口罩就像是给呼吸道戴上了一层“保护罩”,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这也使得其阳性率持续下降。这充分说明我们日常的防疫措施在控制这些病毒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做好医疗资源统筹等应对措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首先,这些措施为公众健康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在流感高发期,医疗资源的合理统筹至关重要,它能够确保患者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比如说,合理调配医院的床位资源,让那些流感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有并发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及时住院接受治疗。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像一场“及时雨”,可以避免病情的恶化,大大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比如开通线上预约挂号、设立快速检测通道等,就像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条“绿色通道”,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等待的时间,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让患者能够更快地得到诊断和治疗,切实保障了公众的身体健康。
其次,这些措施有力地缓解了医疗机构的压力。流感高峰期,大量患者如潮水般涌入医院,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做好医疗资源统筹,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比如增加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数量,提高检测设备的利用率等,医疗机构就如同拥有了更强大的“战斗力”,能够从容应对更多的患者。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医院出现人满为患、医疗服务无法正常开展的尴尬局面,使医疗机构能够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这些措施还为未来应对类似公共卫生情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面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时所采取的医疗资源统筹、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就像一本珍贵的“教科书”,为今后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可以借鉴此次应对流感的成功经验,提前做好医疗资源的储备和调配方案。如此一来,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就能更加从容不迫、高效有序地应对,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呈现出不同变化,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南方省份阳性率上升趋缓,各类病毒阳性率也各有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保障公众健康、缓解医疗机构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希望大家持续关注自身健康,重视流感防控,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等,共同营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