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睡一觉吧,明天早上你会感觉好些。”这是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常给的建议。但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根据最近发表在《BMJ心理健康》杂志上的一项分析,一天中的时间和我们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情绪在一整天中会按照一种可预测的模式波动,在某些时刻达到高峰,在另一些时刻则陷入低谷。
如果你曾经疑惑为什么早晨感到格外积极或者下午时分感到疲惫不堪,那么你并不孤单。对于南非那些在工作、家庭和社会活动之间努力平衡的人们来说,了解时间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实现更健康、更有意识生活的关键。
情绪波动的科学
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84个国家240万用户的5.09亿条推文,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全球趋势:人们往往在早晨和睡前感到最幸福。数据显示,在工作日,积极情绪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达到高峰,然后在下午3点到4点之间降至最低,随后在傍晚逐渐回升。
有趣的是,周末这种模式略有变化。由于许多人利用周末补眠,早晨的幸福高峰移到了大约9点,之后同样经历中午的低谷和晚上的回升。
研究人员表示,早晨的积极情绪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醒来后精神焕发、享用营养早餐或进行晨间活动如锻炼。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所谓的享乐型幸福感——即从愉快的短暂体验中获得的幸福感。
享乐型幸福与自我实现型幸福:两种不同的幸福
这两种形式的幸福都在我们的整体幸福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研究表明一天中的时间对这些体验有着显著影响。
我们可以从这项研究中学到什么?
无论你是备考的学生、赶截止日期的专业人士还是身兼数职的家长,下午3点的低谷似乎不可避免。然而,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例如:
实用的幸福感提升技巧
具体做法包括:
关键在于倾听身体的节奏,专注于有意义的连接,并参与能够刷新心灵和灵魂的活动。幸福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时刻,而是培养能带来持久满足感的习惯。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