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因州的一名女性在被黑腿蜱叮咬后出现了危险的肉类过敏症状,促使CDC重新思考哪些蜱虫可以触发α-半乳糖综合征(AGS)。十年的病例表明,这种威胁比之前认为的更为广泛。
在最近发表于《新发传染病》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中,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缅因州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Maine CDC)、北卡罗来纳大学及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回顾了缅因州的一个病例研究,以确定黑腿蜱(Ixodes scapularis)作为α-半乳糖综合征(AGS)的潜在携带者。他们回顾性地评估了10年(2014-2023年)内收集到的阳性α-半乳糖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和病例记录,作为加强监测的一部分。他们发现至少有23名缅因州居民因未知或可能是非孤星蜱的暴露而获得了该综合征,这突显了对其他蜱虫种类叮咬进行加强监测和医疗关注的必要性。
α-半乳糖综合征,俗称“哺乳动物肉过敏”或“蜱咬肉过敏”,是一种对哺乳动物肉产品中常见的二糖半乳糖-α-1,3-半乳糖(α-半乳糖)的严重过敏反应(超敏反应)。
症状包括皮疹、荨麻疹、恶心或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头晕或昏厥、腹泻、严重腹痛,在极少数情况下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AGS通常是由孤星蜱(Amblyomma americanum)叮咬引起的,尤其是在美国。该综合征的空间分布与孤星蜱的地理分布高度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的全爪硬蜱(Ixodes holocyclus)也被认为会触发该病症,这表明非孤星蜱种(如黑腿蜱和长角血蜱)的叮咬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令人担忧。
本研究调查了一名45岁女性在被非孤星蜱叮咬后的AGS样症状。缅因州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Maine CDC)进行了这项研究。
研究对象报告称,她在2022年5月4日在缅因州约克县旅行返回后,发现左臂被一只成年雌性黑腿蜱叮咬。这一发现得到了CDC通过分子和形态学数据的确认。九天后,除了叮咬部位出现炎症和剧烈瘙痒外,该研究对象在食用烤兔肉后还出现了延迟的胃微生物群落(GI)症状(腹痛和不适)。
这些症状在接下来的两周内频繁出现,特别是在她食用哺乳动物肉类后。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餐食是共享的,只有研究对象报告了胃微生物群落症状。此外,该研究对象此前没有过敏史或寄生虫暴露史。
“在蜱咬后20天,由于食用牛肉后出现严重腹泻和呕吐,患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鉴于她的症状,她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医学检查,包括代谢面板、全血细胞计数、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超声波检查(以检测胆结石)和α-半乳糖特异性IgE测试。所有测试均显示该研究对象身体健康,但α-半乳糖特异性IgE测试异常高(>100 kU/L)。
尽管她没有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窘迫或过敏性休克,但她的症状与AGS的胃微生物群落表型一致。饮酒等饮食因素可能加剧了症状的发作。
“在首次出现症状后三个月和七个月分别食用培根和牛排后,出现了延迟的心烧感。在首次出现症状十个月后,患者能够耐受牛排晚餐和烤牛肉三明治,并恢复了食用红肉。在首次出现症状13个月(2023年6月13日)时,α-半乳糖特异性IgE为16 kU/L,在25个月时为4.58 kU/L。”
这项病例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黑腿蜱叮咬可以触发人类的超敏反应和AGS。这促使美国CDC(缅因州)回顾性地整理并筛查了缅因州过去十年(2014-2023年)的患者记录。在报告AGS样症状的57名缅因州居民中,IgE实验室测试确认有23人对α-半乳糖特异性过敏。
对确诊AGS病例的访谈及其症状前的旅行史审查显示,他们曾接触过孤星蜱、黑腿蜱和其他蜱虫。然而,研究承认并非所有蜱虫暴露都能得到确认,且先前的致敏或一生中的多次蜱虫叮咬可能会导致AGS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非孤星蜱,特别是黑腿蜱(Ixodes scapularis),可能在人类中引发AGS超敏反应,大大扩展了该综合征在美国的潜在空间分布。
为此,CDC已扩大了监测范围,并建议临床医生和医疗专业人员常规筛查蜱虫叮咬患者的α-半乳糖特异性IgE。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全文内容涉及AI跨语种自动翻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