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累了该停还是坚持?专家教你科学应对身体信号

2025-01-24 10:00:01
作者:范志远
疾病:无具体疾病,学科:康复医学科,字数:2037

在跑步的时候,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跑着跑着,感觉身体累得快要“罢工”了,可距离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这时候,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纠结不已:到底是该停下来,让疲惫的身体好好歇一歇,还是咬咬牙继续坚持呢?这个问题呀,可是困扰着好多热爱跑步的朋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探讨。

科学选择运动方式

当身体状况还能“扛一扛”的时候,专家会建议咱们用慢走来代替完全停止跑步。这其中可是大有学问的。人在跑步过程中,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会不断产生热量。保持一定的体温,对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各项功能的稳定维持,那可是至关重要的。要是突然一下子完全停止运动,身体的热量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散失速度可能会加快,这就很容易让身体着凉,引发各种不舒服。而且呀,保持最低限度的运动状态,能让身体里的血液循环继续“活力满满”地流动,不至于血液流动突然就“刹车”停滞了,这样一来,心脏等器官所承受的压力也能平稳过渡,不会突然“压力山大”。

对于刚开始跑步的新手朋友们来说,在跑步过程中出现肌肉酸痛、四肢绵软无力、胸口憋闷气短等情况,那是比较常见的。在这种时候呢,适当坚持继续前进,而不是直接停下来完全静止,是很有必要的。有研究指出,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坚持跑步,就像是给身体开启了一个“升级”按钮,能逐渐提升身体的耐力。因为身体在不断适应这种带有一定压力的运动过程中,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都会慢慢地“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强。与此同时,这对咱们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当你克服了当下的疲惫和不适,毅然决然地继续跑下去,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简直无法言喻。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心里就会更有底气去从容应对,坚韧的意志品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重视身体极端信号

在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时,一定要时刻留意身体发出的极端信号。比如说心慌,正常跑步的时候,心跳自然会加快,这是身体在“努力工作”的正常反应。但要是感觉心慌得特别厉害,心跳不仅快得像打鼓,还毫无规律,乱成一团,这就很可能是心脏在向你发出警报了,它在告诉你:“我有点承受不了当前的运动强度啦!”还有冒冷汗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为天气炎热或者其他外在原因,而是在跑步过程中突然像水洗了一样,大量冒冷汗,这往往意味着身体正处于一种不太妙的应激不良状态。另外,眼前发黑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说明大脑的供血可能出现了问题,就好像大脑“缺粮”了一样。

一旦出现这些极端情况,必须毫不犹豫地立即停止跑步,并且尽快向周围人寻求帮助。从医学角度来讲,心慌很可能是心脏功能出现了异常状况,心脏此时的负担过重。要是不及时停止运动,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就如同给已经不堪重负的骆驼再加上一根稻草,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脏疾病。冒冷汗和眼前发黑这两种情况,也可能是身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了故障。要是对这些信号不管不顾,继续坚持运动,很可能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受损,甚至可能出现昏厥、休克等严重后果,直接危及生命健康,那可就麻烦大了。

平衡挑战与适度

跑步,它可不只是简简单单地迈迈腿、出出汗,其实它既是对体能发起的一场巨大挑战,也是对意志力的一场严苛考验。很多朋友在跑步的时候,心里都怀揣着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想法,这无疑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在合理的范围内勇敢地挑战自我,真的特别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像升级打怪一样,得到稳步提升,耐力、速度等方面才能不断取得进步。而且呀,这种挑战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就像一股强大的动力,能让我们更加深深地热爱上跑步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

那么,到底该如何精准地把握好这个“度”呢?首先,我们得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清晰得像镜子一样的认识。比如说,平时自己的运动基础怎么样,近期身体有没有一些潜在的小毛病等等。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可别急着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要像盖房子一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距离。在跑步过程中,如果感觉身体的疲劳感还在咱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稍微咬咬牙坚持一下,说不定就能迎来一次小小的提升,那种感觉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惊喜。但一旦感觉身体出现了不适,哪怕只是很轻微的不舒服,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适当调整运动强度,比如放慢速度,让自己的步伐变得轻盈一些,或者干脆改为慢走,让身体好好缓一缓。这样做呀,既能尽情享受跑步带来的诸如增强体质、放松心情等诸多好处,又能巧妙地避免因为过度挑战而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跑步时累了面对目标,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用慢走代替完全停止,对于初学者来说,适当坚持还能收获不少好处呢;但一旦出现心慌、冒冷汗、眼前发黑等极端信号,必须第一时间马上停止并寻求帮助;同时,要恰到好处地把握好挑战自我和适度的平衡。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合理地挑战自我,这可是享受跑步运动的关键秘诀,掌握了它,就能让我们在跑步的旅程中,轻松收获健康和快乐啦。

7日热榜
身上长出这5种瘊子?可能是HPV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车厘子“中毒”传闻不断,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吃?
鱼刺卡喉别慌!科学处理养成好习惯很重要
为什么你总是特别容易紧张?科学揭秘背后原因与应对方法
甲流一周内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些症状要警惕
甲流超7天还会有传染性吗?这些情况要特别注意
宝宝感染甲流?新手爸妈必看的家庭护理与预防建议
甲流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症状与治疗大不同
车厘子吃多了真会中毒?专家揭开真相,教你正确食用
连接医学与AI:数据标注如何革新未来医疗
同科室新闻
掌握这些方法,让你轻松告别晕车困扰!
晕车晕机好难受?专家推荐的方法快收藏!
想要健康好体态?这些改善方法快收藏!
久坐族必看!40-60岁如何保持良好体能?
脑机接口助力瘫痪患者奇迹康复:从思维控制到自主运动
新冠阳康后为何总感觉易感冒?专家揭秘背后真相
站着办公真能更健康?最新研究打破这个“神话”
警惕“投降式”和俯卧睡姿:这些不良睡姿正在损害你的健康
按摩不当险酿大祸,41岁女子紧急手术警示大众
厚底雪地靴可能伤身,选鞋时要谨慎
最新国内
冬季冰上活动风险多这些安全知识必知!
跑步时体力不支?到底该走走停停还是坚持跑?
染发和烫发哪个对头发伤害大?该如何避免?
为何有人睡眠少却活力满满?答案在这里!
3亿慢性疼痛患者递增女性居多,该如何应对?
肺部发现磨玻璃结节别慌!这些应对建议要知道
能跑半马却爬楼费劲?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有妙招
每天睡7 - 8小时每周运动150分钟就能防癌?
世界新闻
研究调查波兰呼吸道感染ICD编码中的模糊性
在线药房婴儿潮:研究探讨老年人对在线药房的信任
解决原住民社区的环境健康挑战
社会模型导向是理解医疗保健提供者残疾歧视的关键
酵母细胞壁衍生物作为调节口腔微生物群和牙菌斑生物膜的潜在策略
达能北美开放年度肠道微生物组、酸奶和益生菌奖学金申请
非洲微生物组项目揭示全球健康新视角
黑接骨木汁可能有助于体重管理和代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