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过度运动可能会带来失眠问题,这一情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运动与睡眠关系的关注。究竟过度运动为何会导致失眠?肌肉酸痛又怎样干扰睡眠?怎样合理运动才能助力睡眠?接下来就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晚上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发失眠。首先,剧烈运动使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想象一下,运动时全身血液宛如加速流动的河流,在身体各处快速穿梭。这种快速的血液循环会让身体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难以迅速平静下来。而睡眠需要身体进入放松、安静的状态,身体的活跃状态与睡眠所需状态相悖,自然就难以入睡。
其次,大脑神经在剧烈运动后会处于兴奋状态。当我们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让我们感觉兴奋又愉悦。但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大脑神经却还处于这种兴奋状态,就像汽车发动机难以立刻熄火一样。大脑无法快速从兴奋模式切换到休息模式,于是就会导致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频繁醒来,或者多梦。
另外,在睡前两小时内进行高强度运动,对正常睡眠模式的影响更为明显。睡眠有其自身规律和模式,在临近睡眠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会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神经系统就像一个精密的指挥中心,过度兴奋会扰乱它原本的“指挥节奏”。原本该发出信号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却因运动的刺激持续发出兴奋信号,从而破坏了正常的睡眠模式,让入睡变得困难重重。
剧烈运动后产生的肌肉酸痛,从生理感受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干扰睡眠。从生理感受来讲,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常见现象。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纤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身体会产生乳酸堆积,这些都会导致肌肉酸痛。在睡眠过程中,身体需要放松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但酸痛的肌肉却不断向大脑传递疼痛信号。比如腿部肌肉酸痛,当我们躺在床上试图入睡时,腿部的疼痛感觉会一直存在,大脑接收到这些疼痛信号后,就很难进入放松状态,睡眠自然会受到影响,可能会翻来覆去难以找到舒适的姿势,进而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
从心理状态方面分析,肌肉酸痛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情绪。我们都希望能在睡眠中得到充分休息,以应对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但肌肉酸痛会让我们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运动是否过度伤害到了身体。这种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失眠问题。当我们躺在床上,心里想着肌肉酸痛的事情,大脑无法平静,就更难进入梦乡,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保证良好睡眠质量,避免在临近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十分必要。临近睡觉前,身体应该逐渐进入放松准备休息的状态,如果此时进行剧烈运动,身体会变得兴奋,很难在短时间内平静下来,必然会影响睡眠。所以,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从运动的兴奋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至少在睡前两小时内不进行剧烈运动。
而像散步这类温和运动方式,能很好地帮助放松身心、促进睡眠。散步时,身体运动较为缓慢且平稳,不会让血液循环过度加快,也不会使大脑神经过度兴奋。相反,散步能让身体微微发热,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的气血流通更加顺畅。在心理上,散步能让我们转移注意力,缓解一天的压力和焦虑。比如在傍晚时分,在公园或者小区里慢慢地散步,欣赏周围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会让心情变得舒畅。
实际操作时,散步速度不宜过快,保持每分钟 60 - 80 步左右较为合适。每次散步时间控制在 30 - 45 分钟即可。可以选择在晚饭过后半小时进行散步,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又能为晚上的睡眠做好准备。散步结束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稍微站一会儿,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放松腿部和腰部肌肉,让身体更好地过渡到休息状态。
过度运动引发失眠主要是因为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神经兴奋以及破坏睡眠模式;肌肉酸痛从生理和心理多方面干扰睡眠;而合理运动,如避免临睡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等温和运动方式,能助力良好睡眠。关注运动与睡眠的关系,对于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至关重要,能让我们在日常运动中更好地把握度,从而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