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顺德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儿童安全事件。一名一岁多的男婴在食用果冻时,不幸发生窒息。尽管父母紧急采取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可当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心跳已然停止。经过漫长40分钟的心肺复苏,孩子虽暂时恢复心跳,但终因窒息时间过长,还是没能留住生命。
3岁以下的儿童,如同娇嫩的花朵,需要我们悉心呵护。这个阶段的孩子,咀嚼和吞咽能力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面对食物时,身体应对能力有限。
粘性较大的食品,像Q弹的果冻、软糯的汤圆,堪称“隐藏杀手”,极易卡住孩子喉咙。坚果类、糖果类食物,形状不规则又坚硬,同样风险巨大。此外,含酒精食品,如酒心巧克力,以及蜂蜜等,也不适合给3岁以下儿童食用,可能严重威胁孩子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建议,要避免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吃这些高风险食品。相关研究表明,每年因误食异物导致就医的儿童中,约20%是因为食用不当食物。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保持警惕,清楚知晓哪些食物不适合孩子,家中存放的食品也要保障安全,把危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之处。
教育和监督必不可少,要让家中老人、保姆等成员都清楚,不能随意给孩子喂食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食物。
掌握应急处理知识至关重要。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需牢记:一岁以下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一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施救者站在孩子身后,双臂环绕孩子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孩子腹部,约每秒1次,直到异物排出。同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家长最好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家庭也可定期进行模拟演练,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应对突发状况。
增强儿童饮食安全意识,对孩子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孩子逐渐长大,接触的食品日益增多,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迫在眉睫。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趣味方式,给孩子传递正确的饮食观念,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家长还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服务,获取专业的营养指导和安全建议。多参加当地举办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关于健康话题的交流。
儿童饮食安全无小事,希望家长重视起来,别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