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转行正骨单次收1万,是暴利还是潜力行业?

2025-03-26 10:50:01
作者:张熙
疾病: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学科:康复医学科,字数:1233

近期,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张乐超转行成为正骨师一事引发公众关注。他单次正骨收费高达1万元,被不少人误解为“5分钟收费1万元”。张乐超解释说,1万元是单次正骨价格,并非按时间计费。他曾因职业选择被同学误解,甚至被踢出班级群聊,但他坚持下来,年收入已超百万,还得到了家人支持。他希望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恢复供需平衡,也呼吁大家正确看待正骨行业。

北大毕业生转行正骨师,争议背后的真相

张乐超从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毅然转行成了正骨师。这一职业转变本就足够吸引眼球,而他单次正骨收费1万元的消息传出后,瞬间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误解成“5分钟收费1万元”。社会上对此看法不一,同学难以理解他的选择,将他踢出班级群聊,然而家人却坚定地支持着他。如今,他年收入超百万,也让众人看到了正骨行业潜藏的高收益潜力。

正骨行业:供需失衡与专业挑战

当前,正骨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高水平正骨师犹如凤毛麟角,十分稀缺,这直接导致了收费居高不下。要知道,正骨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它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极高。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消费者在选择正骨服务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避免产生误解和纠纷。同时要牢记,正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症状,但绝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正骨适用与禁忌:千万别盲目“一正了之”

正骨适用于因骨骼错位导致的疼痛或功能障碍,比如常见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但对于骨折、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等病症,正骨不仅不适用,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有一位颈椎病患者,由于骨骼错位,颈部疼痛难忍,活动也受到限制。经过专业正骨师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然而,另一位骨质疏松患者,盲目进行正骨,结果骨折情况愈发严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正骨的适用范围。

选择正骨师的实用妙招

选择正骨师时,有几个要点一定要牢记:

  1. 资质认证是关键,要选择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正骨师,以此确保其专业性。
  2. 可以参考其他患者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了解正骨师的服务质量。
  3. 在接受正骨治疗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治疗。
  4. 与正骨师充分沟通也非常重要,要了解治疗过程、预期效果和潜在风险。

警惕正骨风险,做好防范措施

正骨存在潜在风险,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选择有资质的正骨师,详细了解其专业背景和服务记录。
  2. 个人要提高对正骨治疗的认识,清楚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盲目跟风。
  3. 定期进行脊柱和关节检查很有必要,这样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张乐超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正骨行业的现状,也提醒大家要正视其专业性和价值。了解正骨的适用与禁忌,选对正骨师,治疗前咨询医生,就能降低风险、保障健康。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正骨治疗,做出明智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
国家卫健委发布减肥指南,各地区专属食谱大揭秘!
想提高睡眠质量?试试这些综合方法!
甘氨酸镁的最佳服用时间以获得最大益处,据科学所说
各年龄段最佳睡眠时长,你睡对了吗?
35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应限制或避免的难消化食物)
黄金12秒地震保命指南,学会这些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新报告发现41种婴儿配方奶粉中有34种含有毒素——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心源性猝死保命指南:识别征兆、预防及急救要点!
40岁女性生育别怕!做好这些要点实现健康生育
甲流一周内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这些症状要警惕
同分类新闻
挖野菜热潮下,做好五点保障野菜食用安全!
古西医奇葩疗法VS现代医学科学应对,谁更靠谱?
05后学殡仪专业,如何应对身心挑战?
学勇敢少年施云豪,一起行动普及急救知识!
00后女孩助老引关注,快来一起加入助老服务!
防范铊污染健康风险,这三条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报录比1:54背后,殡葬从业者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
地震来袭别慌!学校家庭这样做保安全
缅甸7.9级地震来袭,对居民健康危害几何?
地震健康风险大,快行动起来做好防灾准备!
最新国内
挖野菜热潮下,做好五点保障野菜食用安全!
守护甲状腺健康的妙招,你知道几个?
乐事薯片含致癌物,这些远离添加剂秘籍快收藏!
四大妙招教你远离霉菌性肺炎,守护家庭健康!
古西医奇葩疗法VS现代医学科学应对,谁更靠谱?
应对脑雾有妙招,做好这些让大脑重焕活力!
05后学殡仪专业,如何应对身心挑战?
呼吁关注肝癌新疗法钇90微球,为健康保驾护航!
世界新闻
肠道微生物组干预可能阻止1型糖尿病的发展
公民科学家助力遗传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应对大规模挑战
放屁的气味揭示了肠道内的情况
新癌症研究强调酸奶的益处,但如果是无乳制品呢?
皮肤益生菌真的有效吗?
皮肤微生物如何影响免疫、炎症和慢性皮肤病
女子指责医生使用ChatGPT获取血液检测建议
西奈山启动AI中心以革新小分子药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