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系统文献综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亚洲城市户外工作者健康的多方面影响,综合了18项研究的发现。它详细考察了与气候相关的健康风险、脆弱性、应对策略及适应措施。该综述识别了直接和间接健康效应理解上的关键差距,包括极端高温、空气污染及其他天气相关危害的影响。此外,它探讨了户外工作者的脆弱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和政策干预的领域。
报告的主要发现如下:
- 定量方法占主导:大多数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其中九项研究仅使用定量方法,八项研究采用混合方法,但定性成分较少。
- 缺乏参与式方法:没有一项研究积极邀请目标群体共同生产知识或使用参与式研究方法。
- 高温相关健康风险占主导:高温相关健康问题,如热痉挛、中暑和心血管问题,在高风险行业(如建筑和街头摊贩)中记录最为详尽。
- 心理健康影响关注不足:尽管气候变化特别是高温暴露对身体健康的效应已有充分记录,但心理健康和认知健康的影响却受到较少关注。
- 空气污染为主要健康加剧因素:PM2.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加重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交通繁忙和工业区的低收入户外工作者中。
- 非正式部门工人更易受影响:非正式部门的户外工作者,尤其是有既往病史者,由于暴露于多种气候相关压力源且医疗渠道有限,面临更高风险。
- 特定群体的不成比例脆弱性:老年人、女性和有既往病史者更容易患上高温相关疾病,突显了气候脆弱性和社会不平等的交叉点。
- 健康影响报告不足:许多户外工作者因害怕失业、缺乏意识和报告机制不足而避免报告与气候相关的健康症状,导致治疗延迟。
- 应对策略无效:常见的应对策略,如增加水分摄入和调整工作时间,不足以保护工人免受极端天气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
- 政策框架不足:现有政策未能充分保护户外工作者免受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影响,需要地方化措施,如热健康预警系统、空气质量监测和职业安全标准。
该综述是Wellcome Trust资助项目“越南城市大都市中不稳定的户外工作者的健康影响”的首个成果。它为后续研究设定了基础,以解决已识别的差距并增强政策响应,从而改善亚洲城市户外工作者的健康结果,并指导未来的气候适应策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