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做出一些看似正常,实则对牙齿有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十分常见,涵盖了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例如饭后马上刷牙、偏侧咀嚼、咬物习惯等。牙齿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身体器官,在咀嚼、说话以及维持面部美观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些日常行为正在悄然损害着牙齿健康。
今天,我们就深入探究一下这些看似正常却伤牙的行为,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对牙齿造成的具体损害,同时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这些行为,以及在牙齿已经出现轻微损伤时,应该采取哪些养生方法来改善牙齿健康。这对提高我们的口腔健康意识、保护牙齿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哪些看似正常却会伤牙的日常行为呢?
- 饭后立即刷牙且使劲漱口。不少人认为饭后刷牙能保持口腔清洁,但吃饭时产生的酸和糖会暂时削弱牙釉质的保护作用,此时马上刷牙容易破坏牙釉质。并且,使劲漱口会降低含氟牙膏对牙齿的保护功效。所以,建议饭后至少等半小时再刷牙、漱口。
- 偏侧咀嚼。有些人总是习惯用一侧牙齿吃饭,这是不好的习惯。长期如此,牙弓会向咀嚼侧旋转,下颌也会向该侧偏斜,这不仅损害牙齿健康,还会导致脸型左右不对称。
- 咬物习惯。有些人习惯性地啃咬物品,如笔盖等。长时间在同一处咬物,牙齿就会形成小开合,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
- 不良睡眠习惯。睡觉时若经常用手、拳头枕在脸下或者用手托着,会使颌面发育异常,导致脸不对称。还有睡觉时用嘴巴呼吸的情况,这会造成牙齿不齐、上牙突出,并且还会打鼾、使嘴巴变形。
- 吮指习惯(在4 - 6岁后仍存在)。婴幼儿时期吮指属于正常现象,但4 - 6岁之后还存在这种情况就不正常了。拇指放在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处时,会阻碍前牙正常萌出,使上下前牙间出现圆形间隙,还会使牙弓变窄、上前牙前突、出现开唇露齿的情况,拇指压在硬腭上还会使其凹陷,阻碍鼻腔向下发育。
- 吐舌头或舌舔牙习惯(多见于儿童换牙期)。儿童在换牙期,若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刚萌出的恒牙或残根,久而久之,舌尖向前顶前牙,会使牙齿向外突出,形成开唇露齿,有时上下前牙之间还会形成棱形间隙。
- 乱剔牙。孩子的牙齿原本排列紧密,正常吃东西时不易嵌进食物。但如果养成剔牙的习惯,牙缝会逐渐变宽,食物残渣容易嵌进去发酵,从而导致牙龈发炎。
- 吃硬糖并嚼碎。硬糖难以融化,经常嚼碎硬糖可能会导致牙齿出现隐裂,这是牙齿隐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 嚼冰块。冰块会直接刺激牙齿,经常嚼冰块容易使牙齿受到损伤,也是导致牙齿隐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 吃柠檬。柠檬偏酸性,其中的酸性物质对牙齿伤害很大,经常嚼柠檬片会腐蚀牙齿上的牙釉质,导致口腔内酸碱度失衡。
- 吃薯片。薯片容易粘牙,当牙齿中有薯片残留时,薯片中的淀粉会慢慢变成糖,从而导致口腔内细菌(如牙菌斑等)迅速生长,进而对牙齿造成伤害。
- 共用牙刷。每个人口腔中的细菌分布不同,共用牙刷容易导致他人的口腔细菌进入自己口腔,造成交叉感染,是导致蛀牙的原因之一。
- 用牙齿开瓶盖或包装袋。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牙齿从中间被拧断,而且还可能接触到包装上的细菌,从而损伤牙齿。
- 咬指甲。咬指甲会加快门牙的磨损,使门牙边缘变得扁平。
- 喝止咳糖浆不漱口。止咳药都含有糖分,服用止咳糖浆、咽喉含片后不漱口或刷牙,糖分会引起龋齿。
- 冷热交替进食。热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会刺激牙龈和牙髓引起牙痛,嚼冰还会磨损牙齿甚至导致牙齿折断。
- 睡前喝奶(针对宝宝)。宝宝睡前喝果汁、牛奶会伤害宝宝的牙齿。
- 磨牙(如压力大导致睡觉时磨牙)。磨牙会使牙齿严重受损,虽然磨牙习惯难以控制,但白天避免吃生硬食物可以减轻疼痛和磨牙造成的损害。
- 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往往会带来过量的糖和酸,容易导致牙齿龋坏。
- 常喝咖啡、酒。咖啡和酒不仅会使牙齿变黄,其中的酸性物质还容易使牙齿更容易染色。
二、这些伤牙行为会对牙齿造成怎样具体的损害呢?
(一)牙釉质受损
- 饭后立即刷牙、吃柠檬等行为,会因酸性物质或者不当的外力作用,破坏牙釉质。牙釉质如同牙齿的保护罩,一旦受损,牙齿就更容易遭受细菌、冷热刺激等的伤害。
- 嚼冰块、嚼硬糖等行为,会使牙齿受到过度的压力或者摩擦,从而损害牙釉质,让牙齿变得敏感,在食用冷热酸甜食物时会感到疼痛。
(二)牙齿排列不齐
- 吮指习惯、吐舌头或舌舔牙习惯、不良睡眠习惯等,会影响牙齿正常的萌出方向和位置。例如,吮指会使上前牙前突,舌舔牙会让牙齿向外突出,不良睡眠习惯可能造成牙齿不齐、上牙突出等情况。
- 偏侧咀嚼会使牙弓变形,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并且脸型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对称。
(三)牙齿磨损
- 咬指甲、用牙齿开瓶盖或包装袋等行为,会直接磨损牙齿。牙齿表面的磨损会使牙齿结构变脆弱,还可能影响牙齿的美观。
- 磨牙也是牙齿磨损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时间的磨牙会让牙齿的咬合面变得不平,甚至会磨损到牙髓,引起更严重的牙齿问题。
(四)牙缝变宽和牙龈发炎
- 乱剔牙会使牙缝逐渐变宽,牙缝宽了食物残渣就容易嵌塞,滋生细菌,进而引发牙龈发炎。牙龈发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还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
(五)牙齿龋坏
- 喝止咳糖浆不漱口、睡前喝奶(宝宝)、暴饮暴食等行为,会让口腔内残留糖分,这些糖分为细菌提供了营养,细菌滋生就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最终导致龋齿。
- 共用牙刷会带来口腔细菌的交叉感染,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
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伤牙行为呢?
(一)改变口腔清洁习惯
- 饭后不要立即刷牙,可以先漱口,等半小时后再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刷牙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破坏牙釉质。
-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牙刷的刷毛要柔软,牙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腔状况选择,例如有防蛀功能的牙膏。
(二)纠正不良咀嚼习惯
- 尽量双侧咀嚼食物,不要偏侧咀嚼。如果已经习惯了一侧咀嚼,可以有意识地慢慢调整,先从吃一些软的食物开始,用另一侧咀嚼。
- 避免咬硬物,像用牙齿开瓶盖、咬指甲这些行为一定要杜绝。如果需要咬东西,可以使用工具,比如开瓶器等。
(三)改正睡眠相关习惯
- 如果有不良睡眠习惯,比如用手托脸或者用嘴巴呼吸,可以尝试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改正。例如使用口腔矫治器来纠正用嘴巴呼吸的习惯。
- 调整睡眠姿势,保证脸部自然放松,避免对颌面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四)戒除儿童不良习惯
- 对于孩子的吮指、吐舌头或舌舔牙习惯,家长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提供一些替代品,比如安抚奶嘴(但要注意适时戒除)等。
- 给孩子讲解这些习惯对牙齿的危害,让孩子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些行为的不好之处。
(五)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
- 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像柠檬、咖啡、酒等,如果要吃,可以在吃完后及时漱口。
- 少吃粘性大、容易粘牙的食物,如薯片等。吃了这类食物后也要尽快漱口或者刷牙。
- 喝止咳糖浆或者咽喉含片后一定要漱口,宝宝睡前要刷牙或者漱口,避免残留糖分在口腔内。
四、如果已经有了轻微的牙齿损伤,有哪些养生方法可以改善牙齿健康?
(一)调整饮食
- 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像牛奶、豆制品等。牛奶中的钙含量丰富,容易被人体吸收,对牙齿的修复和强化有帮助。
-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助于牙龈的健康,像橙子、草莓、西兰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 适量摄入含磷的食物,磷和钙一起可以增强牙齿的硬度,如鱼肉、虾肉等。
(二)口腔护理
- 可以使用含氟的漱口水,氟能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每天使用一到两次含氟漱口水,能有效保护牙齿。
- 定期洗牙,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保持牙齿清洁。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 用手指轻轻按摩牙龈,每天按摩牙龈可以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的抵抗力。按摩时动作要轻柔,沿着牙龈边缘进行。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伤害到牙齿。了解这些伤牙行为及其危害,并且掌握如何避免这些行为以及在牙齿轻微损伤时如何养生改善,对保持我们的牙齿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从日常的小细节做起,改变不良习惯,注重口腔卫生,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