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哪一个时刻突然很“厌恶自己”。这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从自身情况看,存在难以改变的毛病或缺点时,像性格懦弱或者生活习惯不良,可能就会陷入自我厌恶情绪。从成长经历而言,童年时不断受到外界如老师、家长等负面评价时,这种影响可能延续到成年,滋生自我厌恶感。此外,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因素等也与这种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那么,当出现“厌恶自己”的心理时,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呢?
如何避免他人负面评价的内化,从而减少自我厌恶情绪的产生
- 一是要学会分辨评价。
- 当别人给出评价时,要思考这个评价是否客观。例如,老师说你画画不好看,但这可能只是老师的个人审美,也许你的画风有独特之处。
- 要判断这个评价是出于帮助还是伤害。如果是父母因为生气说你“没用”,这更多是一种情绪性的表达,而非事实。
- 二是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 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比如你很擅长讲故事,那就把这个当作自己的一个闪光点。
- 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期待。如果自己喜欢手工制作,那就多花时间在这上面,从中获得成就感。
- 三是多与积极的人交往。
- 积极的朋友会看到你的优点并且鼓励你。他们会在你沮丧的时候告诉你你很棒,而不是一味地挑剔你的毛病。
- 与积极的人在一起,会受到他们乐观态度的影响,慢慢地也会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
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自我厌恶情绪,我们怎样通过调整心态来改善
- 第一,不要盲目追求社会标准。
- 社会上流行以瘦为美,但每个人的身材类型不同。如果自己是健康的丰满体型,就不要因为不符合所谓的“标准”而厌恶自己。
- 对于事业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不是只有成为高管或者赚很多钱才是成功。如果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快乐地工作,那也是一种成功。
- 第二,关注自身的成长而非比较。
- 不要总是和别人比较外貌、财富或者地位。可以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看看自己今天比昨天有没有进步。比如今天学会了一道新菜,这就是一种成长。
- 记录自己的小成就,无论是学会了一个新技能,还是克服了一个小困难,这些都值得被自己认可。
- 第三,学会接受不完美。
- 社会文化往往追求完美,但人都是有缺点的。接受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记性不好,那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改善,而不是一直讨厌自己这个缺点。
- 把缺点看作是自己独特的一部分,就像一幅画中的阴影部分,它也能让整幅画更有层次感。
生物因素引发自我厌恶情绪时,有哪些健康养生的方法可以调节
- 从饮食方面入手。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的食物摄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避免食用过多的垃圾食品。
- 运动养生也不可忽视。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记得在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受伤。
- 还有就是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节。尽量避免熬夜,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
总之,“厌恶自己”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情绪问题,这些因素包括自身毛病、成长经历、社会文化和生物因素等。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它,并运用实际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这样才能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